《满庭芳 寿王敬哉先生用棠村词韵》
时间: 2025-01-11 09:59: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寿王敬哉先生用棠村词韵
作者: 陈维崧
菊尚拖黄,梅将凝粉,安排晴日开筵。
锦笙画鼓,谱出鹧鸪天。
两世尚书门第,朝回后绣毂纷然。
华堂上,升平保傅,矍铄地行仙。
名园。飞霰后,银灯火树,雪月光联。
要妆成瑶圃,映上红笺。
海畔群真介寿,骖鸾渡弱水三千。
驼封赐,汪汪绿蚁,犹裛凤楼烟。
白话文翻译
秋菊仍然拖着黄叶,梅花正准备绽放粉色花瓣。在晴朗的日子里,安排盛大的筵席。锦绣的笙乐与画鼓,谱写出美丽的鹧鸪天。两位世家尚书的门第,朝廷回访后,绣毂纷纷而来。华丽的堂上,太平盛世,保佑着安宁,仿佛仙人步履矍铄。名园里,飞雪后,银色的灯火与树木交相辉映,雪光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希望妆点成瑶池,映照在红色的笺纸上。海边的众多真士庆祝长寿,驾着神龙渡过那三千弱水。驼背的信使送来赏赐,绿蚁飘香的酒,犹如凤楼间袅袅烟云。
注释
- 菊尚拖黄:秋天的菊花仍然开着,颜色渐黄。
- 梅将凝粉:梅花即将开放,花瓣带着粉色。
- 锦笙画鼓:美丽的乐器,象征着宴席的热闹。
- 鹧鸪天:一种词牌名,指的是一种乐曲或诗的风格。
- 升平保傅:指的是国家太平,生活安宁。
- 矍铄地行仙:形容人精神饱满,像仙人一样行走。
- 银灯火树:形容夜晚的灯火辉煌,树上挂满了灯笼。
- 弱水三千:传说中的水,形容水的浩瀚与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1700),字君璧,号迟圃,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词曲,以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安宁时期,作者借助对自然景物和宴席的描绘,表达对朋友王敬哉的祝寿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深厚情感的词作。开篇以秋菊和梅花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温暖、明亮的宴会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词中对于宴会的细腻描绘,突出了主人公的热情好客,反映了当时的社交风气和人际关系的亲密。
在词的中段,作者通过对“升平保傅”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幸福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作者通过“海畔群真介寿,骖鸾渡弱水三千”的意象,赋予了祝寿的主题以更深的文化内涵,象征着长寿与吉祥,同时也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陈维崧作为清代词人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菊尚拖黄,梅将凝粉:描绘秋冬交替时节的自然景象,菊花与梅花的对比传递出季节的更替。
- 安排晴日开筵:表现出在良辰美景中,主人热情地安排宴席。
- 锦笙画鼓,谱出鹧鸪天:音乐的美妙与宴席的欢愉交织,象征着宴席的热闹气氛。
- 两世尚书门第:提到高门第的背景,暗示聚会的宾客都是名流。
- 华堂上,升平保傅:描述宴席的华丽与安宁的社会环境。
- 矍铄地行仙:强调宴席上人们的精神状态,仿佛仙人般的活力。
- 飞霰后,银灯火树,雪月光联:描绘宴会后的美丽夜景,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意境悠远。
- 要妆成瑶圃,映上红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 海畔群真介寿,骖鸾渡弱水三千:祝寿的场景,借用神话中的意象,寓意吉祥。
- 驼封赐,汪汪绿蚁,犹裛凤楼烟:通过细节描绘,传达出祝福的氛围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席比作华丽的场景,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描绘,构建出丰富的意象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祝福,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象征高洁和坚韧。
- 梅:象征坚强与希望,突出冬春交替之美。
- 锦笙画鼓:象征欢乐和盛宴的热闹气氛。
- 银灯火树:象征美好夜景和温暖的氛围。
- 弱水三千:寓意浩瀚无边的祝福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将凝粉”是指什么?
- A. 梅花即将开放
- B. 梅花已经凋谢
- C. 梅花失去颜色
- D. 梅花开满枝头
-
“飞霰后,银灯火树”这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春天的花开
- B. 秋天的落叶
- C. 宴会后的夜晚
- D. 夏日的海边
-
诗中“骖鸾渡弱水三千”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谊的珍视
- B. 祝寿的美好愿景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的词,描绘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与生活。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词,表现了壮丽的景象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词与《满庭芳》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具哲理性,而后者则更注重于细腻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交往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词的艺术:从唐诗到宋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