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杜翘生本崇典试贵州 其三》
时间: 2025-01-22 05:2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杜翘生本崇典试贵州 其三
作者:曾广钧
河桥风絮一年别,
璅苑幽花连月香。
校士地严银烛短,
思亲天远锦书长。
共知使者心如日,
劳止明时鬓有霜。
千里金台霄汉影,
照君冠剑渡清漳。
白话文翻译:
一年过去了,河边的桥上风吹落了柳絮,花园里幽静的花香缭绕了整整一个月。学校的士子面临着严峻的考试,烛光虽短却映衬出我对亲人的思念,遥远的天际,书信却如锦绣般绵长。大家都知道使者的心情如同明亮的太阳,虽然辛苦的工作让他的鬓发已显白霜。那千里之外的金台,宛如云霄的影子,照耀着你,君子,你的冠帽和剑将在清漳水面上渡过。
注释:
- 河桥:指的是河边的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别。
- 风絮:指春天的柳絮,象征着离别的轻盈与无奈。
- 璅苑:指幽静的花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校士:指在学校学习的士子,面临考试的压力。
- 银烛短:形容烛光短暂,暗示学习的辛苦与时间的紧迫。
- 思亲:思念亲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明时鬓有霜:指辛苦劳作所带来的苍老与无奈。
- 千里金台:象征遥远的距离与理想的追求。
- 清漳:指清澈的河流,象征着希望与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广钧,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擅长于诗词创作,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际,正值考试季节,表达了士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严峻考试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士子在考试前夕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开篇的“河桥风絮一年别”即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柳絮随风飘荡,恰似心绪的纷乱与无奈。接着,诗人描绘了校园的严肃氛围,烛光的微弱与士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严峻的学业压力。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共知使者心如日”一语,表达了对士子未来的期望与信心,暗示即便前路艰难,心中依然要保持明亮的信念。最后的“千里金台霄汉影”则是对理想的描绘,象征着远大的抱负与追求,照耀着士子在清漳河上扬帆远航。
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意象丰富的手法,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和家乡的思念,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桥风絮一年别”:描绘了离别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逝。
- “璅苑幽花连月香”:花香四溢,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 “校士地严银烛短”:士子面临考试,烛光短促象征学习的艰辛。
- “思亲天远锦书长”:思念之情绵长,书信在远方传递情感。
- “共知使者心如日”:使者的心情明亮,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
- “劳止明时鬓有霜”:辛劳的生活让人感到苍老。
- “千里金台霄汉影”:象征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照君冠剑渡清漳”:最后一句传达了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心如日”用日光比喻心情的明亮。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表现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及家乡的思念,传达了在面对艰难时刻时要保持信念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桥:象征离别与思念。
- 风絮:轻盈,暗示时间的无情。
- 银烛:象征学习的艰难与坚持。
- 锦书:象征亲情与美好的愿望。
- 金台: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与人生
D. 爱情与友谊 -
“思亲天远锦书长”中“锦书”意指什么?
A. 书信
B. 书本
C. 绣品
D. 诗歌 -
诗中提到的“银烛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希望
C. 压力与艰辛
D. 富贵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曾广钧的《赠杜翘生本崇典试贵州 其三》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但前者更强调离别的情感与学业的压力,后者则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曾广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