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波瑟瑟浪如环,晓泊江州正闭关。
万顷碧烟飞入梦,不知满眼是庐山。
白话文翻译:
清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浪花像环状一样起伏,船只在江州静静地停泊,正值关口关闭的时刻。
万顷碧绿的烟雾仿佛飞入梦境,自己却不知眼前所见的全是庐山的壮丽景象。
注释:
- 明波:清晨的波澜。
- 瑟瑟:形容水波轻盈起伏的样子。
- 浪如环:浪花像环状一样。
- 晓泊:清晨停泊。
- 江州:指的是江州,该地可能是指某个江河沿岸的城镇。
- 闭关:这里可能指的是船只或门户已经关闭。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
- 碧烟:形容水面上的烟雾,色泽碧绿。
- 飞入梦:如同进入梦中一般。
- 庐山:指庐山,位于江西,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履篯,清代诗人,生平事迹鲜见记载,但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江上纪程》写于江边,诗人以江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在此情境下的沉思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江上的美丽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和环状的浪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明波瑟瑟”传达了清晨宁静而又生动的气氛,仿佛能听到江水轻轻拍打船舷的声音。接着,诗人描绘了“晓泊江州正闭关”的情景,船只在江面上停泊,给人一种安静而又孤独的感觉,这种状态似乎让人暂时脱离了纷扰的尘世。
“万顷碧烟飞入梦”一句,则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面上空灵的景象,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最后一句“不知满眼是庐山”更是让人回味,庐山的壮丽在诗中巧妙地出现,似乎是自然的馈赠,但诗人却在迷醉中忘却了。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波瑟瑟浪如环:描绘了清晨江面波光粼粼、轻柔起伏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
- 晓泊江州正闭关:江州的船只在清晨停泊,象征着一种宁静与闲适,时间的暂停让人感受到一种安宁。
- 万顷碧烟飞入梦:描写了广阔的水面上烟雾缭绕,恍若进入梦境,流露出一种恍惚与迷离的感觉。
- 不知满眼是庐山:最后一句意蕴深远,诗人似乎在美景中迷失,庐山的伟岸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表现出自然的巨大与诗人内心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浪比作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动态。
- 拟人:通过“飞入梦”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沉思,也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 庐山:代表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向往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波瑟瑟浪如环”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晚上
- B. 清晨
- C. 中午
- D. 黄昏
-
“万顷碧烟飞入梦”中的“碧烟”主要指什么?
- A. 茶烟
- B. 水面烟雾
- C. 烟花
- D. 迷雾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方履篯的《江上纪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方履篯更注重江水的动态与宁静,王维则侧重于山居的静谧与孤独感。两者通过不同的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名录》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庐山的文化意象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