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丱须知 其六》

时间: 2025-01-11 06:15:21

官中催税急如弦,纳中还须陪费钱。

若有纰疏并糊药,忍看捧血满庭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官中催税急如弦,
纳中还须陪费钱。
若有纰疏并糊药,
忍看捧血满庭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官府催税的急迫,如同拉紧的弦;在交税的过程中,还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如果有任何差错,后果将会是惨痛的,令人痛心地看着满地鲜血。

注释:

  • 官中:指官府或官员。
  • 催税:催促交纳税款。
  • 急如弦:形容催税的急迫程度,如同弦被拉紧。
  • 纳中:交纳税款。
  • 陪费钱:指交税时需要附加的一些费用。
  • 纰疏:指差错或失误。
  • 糊药:比喻用药物来处理伤口,意指补救措施。
  • 捧血满庭鲜:形象地描述了因失误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令人痛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约1040-1100),字君复,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史浩以诗词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官府税收日益繁重,民间疾苦加剧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反映当时的政治腐败与民生困境,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官府无情催税的不满。

诗歌鉴赏:

《童丱须知 其六》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深层矛盾,诗中通过“官中催税急如弦”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官府对税收的严苛态度。这种急迫感不仅仅是对税款的催促,更是对民众生活的压迫。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诗人清晰地意识到,交税不仅需要交纳本应缴的款项,还需要额外的“陪费钱”,这反映了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若有纰疏并糊药”时,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失误的简单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其严重性——“忍看捧血满庭鲜”。这句诗极具冲击力,暗示了因官府的苛责,导致的悲惨后果,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因经济重压而导致的血腥场景。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官中催税急如弦”,通过比喻,将催税的紧迫感形象化,表现出官府施加于百姓的巨大压力。
    • 第二联:“纳中还须陪费钱”,揭示了交税之外的额外负担,反映出官府对百姓经济的多重剥削。
    • 第三联:“若有纰疏并糊药”,表达了对失误的警惕与无奈,暗示了后果的严重性。
    • 第四联:“忍看捧血满庭鲜”,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强调了不公与苦痛的现实,令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悲痛和愤怒。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催税比作“急如弦”,形象地传达出紧迫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均衡,形成了良好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捧血满庭鲜”夸张了因税务问题导致的惨痛后果,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揭示了官府对底层民众的压迫,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官府:象征着权力的压迫和对民众的剥削。
  • 税收:代表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对底层百姓的影响。
  • :象征着苦难与牺牲,表现了因无情政策而导致的惨痛后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官中催税急如弦”,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官府催税十分温柔
    B. 官府催税非常急迫
    C. 官府很久没有催税
    D. 官府催税不重要

  2. 诗中“捧血满庭鲜”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愤怒与悲痛
    C. 安静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史浩的《童丱须知 其六》更侧重于直接的社会批判,关注的是税收与民生的紧迫关系,而杜甫则以更广泛的视角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两者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但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历史与诗:从史浩看北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