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27 04:1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恻恻轻阴三月暮。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眼底春阳能几许。黄昏又下凄凄雨。极目行云何处去。独上层楼,惆怅年华误。寂寞钿车南陌路。梨花飘尽莺无语。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的暮晚,阴云密布,轻轻叹息。薄暮时分我打开窗帘,透出清新的色彩,映照在庭院的树木上。春天的阳光在眼底能有多少呢?黄昏时分又下起了细细的雨。极目远眺,行云飘向何处?我独自登上高楼,感到惆怅,年华如此误人。寂寞的钿车在南陌的小路上行驶。梨花已然飘落,黄莺也无语。
注释:
- 恻恻:形容悲伤或怜悯的样子。
- 轻阴:轻薄的阴云。
- 薄晚:指黄昏时分。
-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象。
- 惆怅:因失落或怀念而产生的忧伤。
- 钿车:装饰华丽的车子,象征富贵和奢华。
- 南陌:南边的小路。
- 梨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和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幵,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冯幵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开花落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流逝青春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惋惜。
诗歌鉴赏:
《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与感慨。开篇的“恻恻轻阴三月暮”,生动地展现了三月末的阴沉天气,给人一种低沉的情绪。接着,“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在雨后初晴的瞬间,诗人通过窗帘的开启,展现出一种希望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又是短暂的。
“眼底春阳能几许”,诗人感慨春光的稀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黄昏又下凄凄雨”则再一次将情绪推向低谷,细雨如愁绪,伴随着黄昏的来临,诗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极目行云何处去”,在这孤独的时刻,诗人仰望天空,思索云的去向,暗喻人生的迷茫与无奈。最后的“梨花飘尽莺无语”,则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象征着青春的逝去,令人感到无比的孤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变化,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逝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恻恻轻阴三月暮”:描绘了三月末的阴云,传达出愁苦的情绪。
- “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细节描写,雨后初晴,清新景色令人心醉。
- “眼底春阳能几许”:感叹春天的阳光珍贵而短暂。
- “黄昏又下凄凄雨”:黄昏时分又下雨,营造出忧伤的氛围。
- “极目行云何处去”:向远方眺望,思索人生的去向。
- “独上层楼,惆怅年华误”:独自登楼,感叹失去的青春。
- “寂寞钿车南陌路”:华丽的车子却行驶在孤寂的小路上。
- “梨花飘尽莺无语”:美好的梨花飘落,黄莺也失去了歌唱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阳比作宝贵的东西,表达其珍惜和短暂。
- 拟人:将黄莺描述为无语,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极目行云”与“独上层楼”,形成对比,加强了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流逝的惋惜展开,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短暂的深刻感悟,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云:象征着忧愁与不安。
- 霁色:代表希望与新生。
- 梨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黄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恻恻轻阴”中“恻恻”是指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宽慰 -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青春
b) 美好与短暂
c) 伤痛
d) 失落
答案:
- a) 春天
- b) 惆怅
- b) 美好与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冯幵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强调爱情的无奈与期盼,而冯幵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