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
时间: 2025-01-24 19:3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浦莲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红尘飞不到处。此地知无暑。
乱竹分幽径,虚堂中自回互。
阴壑生暗雾。飞泉注。
气入闲尊俎。快风度。
齐宫楚榭,如今空锁烟树。
何人伴我,梦赋雪车冰柱。
惟有蝉声助冷语。惊寤。
飞云来献凉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世俗喧嚣的地方,飞尘难以抵达。这里的环境无比清凉。
幽静的竹林分出小径,空旷的厅堂中自有回荡的声音。
阴暗的山谷中生出浓雾,飞泉水流淌不断。
轻气流入闲适的酒杯,快风轻拂而过。
昔日的宫殿和楚地的楼阁,如今只锁住了烟雾和树影。
谁能与我相伴,共同描绘梦中的冰雪与车辇?
唯有蝉声陪衬这清冷的语调,惊醒了我。
飞云带来了凉爽的细雨。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繁杂。
- 知无暑:表示这里的环境清凉,无炎热之感。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阴壑:阴暗的山谷。
- 飞泉:形容泉水流动的状态,意指清澈的水流。
- 齐宫楚榭:指古代齐、楚的宫殿和楼阁,象征繁华。
- 雪车冰柱:梦境中的冰雪意象,代表清冷与孤寂。
- 蝉声:夏日蝉鸣,象征清凉、孤独的感觉。
- 凉雨:指细雨带来的凉爽,象征清新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约1040-1115),字君愚,号白云山人,宋代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常融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隔浦莲》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对清凉环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隔浦莲》是一首充满清新意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诗中描绘了一个远离红尘、静谧幽美的场所,充满了诗人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红尘飞不到处”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着用“此地知无暑”来强调这一环境的清凉与舒适。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乱竹分幽径”“虚堂中自回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似乎一切都在轻声细语中流动。
诗中通过“阴壑生暗雾”“飞泉注”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而“齐宫楚榭,如今空锁烟树”则反映了对繁华过往的感慨,似乎在提示世事无常,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归属。
最后,诗人以“何人伴我,梦赋雪车冰柱”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通过“惟有蝉声助冷语”来点缀情感,清晰地表达了孤独中的思考与对自然的依恋。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一种清新、孤寂而又深邃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尘飞不到处。此地知无暑。:在世俗的喧嚣中,这里却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凉之地。
- 乱竹分幽径,虚堂中自回互。:竹林间小径幽深,空荡的厅堂内回响着迷人的声响。
- 阴壑生暗雾。飞泉注。:阴暗的山谷中弥漫着雾气,泉水不断涌出。
- 气入闲尊俎。快风度。:轻风拂过,酒气流入闲适的酒杯中。
- 齐宫楚榭,如今空锁烟树。: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只剩下烟雾缭绕的树木。
- 何人伴我,梦赋雪车冰柱。:内心渴望有人陪伴,共同描绘梦中的冰雪与车辇。
- 惟有蝉声助冷语。惊寤。:只有蝉声陪衬着清冷的声音,惊醒了我的思绪。
- 飞云来献凉雨。:飞云飘来,带来了清凉的细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车冰柱”比喻梦境中的孤寂。
- 拟人:如“飞泉注”赋予泉水以生命。
- 对仗:如“齐宫楚榭”与“烟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思考。诗人在孤独中与自然对话,传递出一种超脱的哲理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喧嚣与繁华。
- 幽径:代表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
- 阴壑:象征内心的隐秘与复杂。
- 飞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清新。
- 蝉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与孤独的陪伴。
- 凉雨:象征清新的气息与自然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尘”所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的喧嚣
C. 个人情感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齐宫楚榭”象征着: A. 清凉的环境
B. 繁华的过往
C. 自然的宁静
D. 孤独的追求 -
“飞云来献凉雨”中“献”的意思是: A. 赠送
B. 代表
C. 传递
D. 给予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对比史达祖的《隔浦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史达祖则更倾向于表达对于宁静环境的向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史达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