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荷花)》
时间: 2025-01-11 08:1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神一醉未醒,俯鉴窥红影。
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
侵晓鸥梦稳,非尘境。
棹月香千顷,锦机靓。
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
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
柔丝容易萦损。
白话文翻译
洛神喝醉了还没醒,低头看着水面映出的红影。
万绿的荷叶密密麻麻,西风轻柔却不带丝毫寒意。
晨曦中,鸥鸟的梦依旧安稳,不是尘世的景象。
摇橹在月光下,水面千顷飘散着香气,华丽的机巧令人赞美。
亭亭玉立的荷花不言语,想必是心中有些怨恨。
西湖的游子,习惯了雨中的愁苦和烟雾中的思绪。
只怕吴娃暗中摘去赠与他人的花,心中忧伤。
那柔软的丝线易于缠绕损坏。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神:古代神话中的美女,象征美丽与爱情。
- 俯鉴:低头观察。
- 万绿森相卫:形容荷叶繁茂,层层叠叠,像卫兵一样守护着。
- 棹月香千顷:指摇橹的船在月光下漂浮,水面满是香气。
- 吴娃:指的是吴地的女子,常常与美丽的女子相关联。
典故解析
- 洛神:出自《洛神赋》,描绘了洛神的美丽和爱情的悲剧。
- 西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宋代词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词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富有情感,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隔浦莲》创作于宋代,正值宋朝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隔浦莲》是一首极具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头一句“洛神一醉未醒”,即引入了神话中的美丽形象,暗示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接下来的“俯鉴窥红影”,则用极具生动感的描绘,展现了荷花在水面上的倒影,既表达了荷花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景象,万绿丛中,荷叶如同卫兵般守护着荷花,西风轻拂,带来一丝温暖。诗中“侵晓鸥梦稳,非尘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鸥鸟的梦境似乎与世无争,超脱于尘世的纷扰。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西湖游子习惯了“雨愁烟恨”,似乎在暗示着对爱情的失落或对人生的感慨。最后,通过“只恐吴娃暗折赠”,诗人担忧那美好的事物易于损伤,隐含了对美好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神一醉未醒”:引入洛神的形象,表达醉酒后的迷离状态。
- “俯鉴窥红影”:侧重于观察水中映出的红色影子,暗喻荷花的美。
- “万绿森相卫”:描绘荷叶苍翠,形成保护的氛围。
- “西风静不放冷”:西风轻柔,给人温暖的感觉。
- “侵晓鸥梦稳”:晨曦中鸥鸟的梦安稳,暗示宁静。
- “棹月香千顷”: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面飘香的景象。
- “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荷花不言语,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怨恨。
-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游子常在此地经历愁苦。
- “只恐吴娃暗折赠”:表达对美好事物易毁的担忧。
- “耿耿,柔丝容易萦损”:柔情似水,难以持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洛神比喻荷花的美丽。
- 拟人:荷花“亭亭不语”,赋予植物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荷花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神:象征美丽与爱情。
- 荷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 西湖:象征宁静与美好回忆。
- 鸥鸟:象征自由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洛神”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美丽与爱情
C. 伤痛 -
诗中提到的“万绿森相卫”是指什么? A. 荷叶丛生
B. 荷花盛开
C. 西湖景色 -
“只恐吴娃暗折赠”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与担忧
C. 平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红楼梦曲》曹雪芹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较,史达祖的《隔浦莲》更侧重于自然与爱情的结合,前者更多的是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