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11 11:1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扇香曾靠腮边粉。
旧尘埋月轮有晕。
南风未似愁来近。
前事临窗隐隐。
凉花畔云歌露饮。
梦断了终难再问。
鸳鸯带上三生恨。
将泪揩磨不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杏花盛开的春天,依偎在窗边,手握香扇,粉腮微红。她的心中藏着旧日的情感,仿佛月光下的圆晕。南风吹来,似乎带着忧愁的气息,过去的事情在窗外隐隐浮现。花间凉风中,她一边听着歌声,一边饮露,心中却已断梦,再无问询。鸳鸯带着三生的怨恨,眼泪似乎磨不尽,难以释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扇香: 指香扇,古代女子常用来扇风的工具,通常用香料制作,带有香气。
- 腮边粉: 指女子脸颊上的胭脂,表示妆容。
- 旧尘: 旧日的情感或往事。
- 月轮: 比喻月亮,常用来象征圆满或思念。
- 南风: 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鸳鸯: 代表爱情的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典故解析:
- 三生恨: 这个典故源于古代文学,常用于描述因爱情未能圆满而产生的深重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度,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描绘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爱情的苦涩。
创作背景: 《杏花天》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词人通过描写杏花与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追忆与感伤,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杏花天》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女子对旧情的眷恋与无奈。开篇提到“扇香曾靠腮边粉”,这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妆容之美,更暗示了她内心的情感波动。接着“旧尘埋月轮有晕”,诗人以月亮的晕影象征过去的情感,朦胧而又清晰,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南风未似愁来近”,南风本是春天的象征,却因愁绪而变得沉重,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随着“前事临窗隐隐”,过去的回忆在她的心头不断浮现,令人感到惆怅。随后,词中提到“凉花畔云歌露饮”,在春天的花丛中,女子虽享受着自然之美,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最后两句“鸳鸯带上三生恨,将泪揩磨不尽”,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鸳鸯象征的爱情却因生死未能相随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眼泪似乎也无法抹去这些痛苦的记忆。
整首词以柔美的意象融入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扇香曾靠腮边粉: 细腻描绘女子的妆容与情感,暗示她的美丽与娇羞。
- 旧尘埋月轮有晕: 旧情埋藏在心,像月轮般有些朦胧却又真实。
- 南风未似愁来近: 南风的温暖被愁绪所侵蚀,表现出心情的复杂。
- 前事临窗隐隐: 过去的回忆如影随形,令人感到无奈。
- 凉花畔云歌露饮: 在花丛中饮露听歌,表面享乐内心却空虚。
- 梦断了终难再问: 过去的梦已破碎,再无可能重聚。
- 鸳鸯带上三生恨: 鸳鸯象征爱情的无奈与时间的无情。
- 将泪揩磨不尽: 眼泪无法抹去的痛苦与遗憾,情感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轮”比喻往事,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 通过“愁来近”让风具有了情感,增强了氛围。
- 对仗: 词中多处对仗,增加了音乐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无奈,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呼唤着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 象征春天和美好,常代表爱情的美丽和青春的短暂。
- 扇香: 代表女子的娇媚与柔情。
- 月轮: 象征遗憾与思念,表现出对过去的无法释怀。
- 鸳鸯: 代表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扇香”指的是什么?
- A. 香扇
- B. 香水
- C. 香花
- D. 香茶
-
“三生恨”指的是什么?
- A. 三生三世的爱情
- B. 三种不同的恨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过去的怀念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史达祖的《杏花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而史达祖则更着重于对爱情的无奈与失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李清照与宋词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