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11 10:54:01

细风微月垂杨院。

记年少、春愁一点。

栖莺未觉花梢颤。

踏损残红几片。

长安共、日边近远。

况老去、芳情渐减。

屏山几夜春寒浅。

却将因而梦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风微月垂杨院。记年少春愁一点。栖莺未觉花梢颤。踏损残红几片。长安共日边近远。况老去芳情渐减。屏山几夜春寒浅。却将因而梦见。

白话文翻译:

细风吹拂,月光洒落在垂柳的院子里。回忆起年少时的春日愁绪。栖息的小莺未曾察觉花梢颤动。踏上几片残红花瓣。长安的日子在远近之间流转。更何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芳情渐渐消退。屏山边几夜春寒微浅,竟然因此而梦到你。

注释:

  • 细风:微风,轻柔的风。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垂杨院:院子里有垂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栖莺:停栖的小莺鸟,象征春天的生机。
  • 踏损残红:踏上了几片残留的红花瓣,表达对逝去春日的惋惜。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历史。
  • 屏山:可能指代特定的山名,或用作象征宁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历史的交汇;而“屏山”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方,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达祖,字君平,号天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擅长词作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在回忆年少时光时,表现出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杏花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内心的愁绪。开头的“细风微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恬静的夜晚,微风轻拂,月光洒落。接着,诗人回忆起年少时的愁苦,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小莺的栖息与花瓣的残损,象征着生机与逝去,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长安”,不仅是对城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受到情感的淡化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以“梦见”收尾,暗示着对美好回忆的渴望与追寻,突显出一种对过往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风微月垂杨院”: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细风轻轻吹拂,月光洒落在柳树下的院子里,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记年少春愁一点”:回忆年少时的春愁,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 “栖莺未觉花梢颤”:小莺栖息在枝头,却未意识到花梢因风轻轻颤动,象征无忧无虑的时光。
  • “踏损残红几片”:在春天的花瓣上行走,留下的伤痕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长安共日边近远”:提到长安,反映了人生的距离感,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 “况老去芳情渐减”: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逐渐淡化。
  • “屏山几夜春寒浅”:屏山几夜春寒,暗示春天的温暖与人生的孤独。
  • “却将因而梦见”:梦回往昔,表达对美好过往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情感的象征。
  • 拟人:花瓣的颤动与莺鸟的栖息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风:象征轻柔与温暖。
  • 微月:象征宁静与柔和。
  • 垂杨:象征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栖莺:象征青春与自由。
  • 残红:象征逝去的美好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自然的宁静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a) 繁华的城市

  2. 诗中“栖莺未觉花梢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无知
    b) 对青春的无忧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b) 对青春的无忧

  3. 诗的最后一句“却将因而梦见”暗示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盼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b) 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史达祖的《杏花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描绘与哲思,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构建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史达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