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怨 闺怨》

时间: 2025-02-04 16:08:39

春云晚。

妾泪朝朝长在眼。

影动湘裙展。

平湖绿水明如剪。

难消遣。

一夜正愁深,东风忽吹浅。

意思解释

望江怨 闺怨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云晚。妾泪朝朝长在眼。影动湘裙展。平湖绿水明如剪。难消遣。一夜正愁深,东风忽吹浅。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春天的云彩飘动着,我的眼泪天天都在眼中打转。轻轻摇曳的影子映衬着我的湘裙,平静的湖水如同剪裁得明亮的翡翠。难以消遣这一刻的愁绪,夜深人静时,我的忧愁更加沉重,忽然东风吹来,似乎吹散了些许的烦恼。


注释:

  • 春云:春天的云彩,象征温暖和柔和的气候。
  • 妾泪:指女性的眼泪,表达思念和忧愁。
  • 湘裙:指湘水边的裙子,带有地域色彩,象征女性的柔美。
  • 平湖绿水:形容湖水的清澈与宁静,表现心境。
  • 难消遣:觉得难以打发时间,心情沉重。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见于古诗词中,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写闺怨诗,作品常体现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女性在春天时节的思念和孤独,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女性的闺怨情怀。开篇的“春云晚”营造出一种柔和而迷离的氛围,紧接着便是“妾泪朝朝长在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通过对湘裙和绿水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女性的柔情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她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难消遣”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反映出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东风忽吹浅”,似乎暗示了希望的来临,然而这种希望是短暂的,无法真正抚平心中的愁苦。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诗意,既有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云晚”:春天的云彩在傍晚时分,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妾泪朝朝长在眼”:女性的眼泪日复一日地流淌,表达了思念的深切。
    • “影动湘裙展”:影子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柔美与忧伤。
    • “平湖绿水明如剪”:湖水清澈明亮,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但又隐含着一种孤独。
    • “难消遣”:时间的流逝让她感到无奈与愁苦。
    • “一夜正愁深,东风忽吹浅”:深夜的愁苦似乎在东风的吹拂下稍显缓解,却又难以真正消散。
  • 修辞手法

    • 比喻:“平湖绿水明如剪”,用“剪”来比喻湖水的明亮,形象生动。
    • 拟人:影子的摇曳仿佛在诉说心事,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女性在春天时节的孤独与思念,虽有东风的吹拂,但无法真正抚平内心的愁苦。体现了“闺怨”主题的细腻与深邃。


意象分析:

  • 春云:象征温柔与希望。
  • 妾泪:表现思念与忧愁。
  • 湘裙:代表女性的柔美与细腻情感。
  • 平湖绿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妾泪”指的是:

    • A. 男性泪水
    • B. 女性泪水
    • C. 动物泪水
    • D. 幼儿泪水
  2. “东风忽吹浅”中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风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萧瑟
  3. 诗中的“平湖绿水”主要表现了:

    • A. 喧闹的场景
    • B. 自然的宁静
    • C. 战争的残酷
    •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 诗词对比: 比较董元恺的《望江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但董元恺更侧重于孤独和思念,而李清照则展现了一种对美好回忆的缅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女性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