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木上苍冥,行藏只草亭。
雁随秋到早,山入市来青。
投老余渔具,能诗例鹤形。
发根风露入,肺渴喜初醒。
白话文翻译:
云和树木高耸入天,行踪和藏身之处不过是草亭而已。
大雁随着秋天的来临而提前飞来,山色在城市中也显得青翠。
把年老的渔具扔掉,能够作诗就像鹤的身形一样优雅。
风和露水交融,清晨的肺腑之渴让我感到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冥:形容天空的深远和广阔。
- 行藏:行动与藏身之处。
- 草亭:用草搭建的小亭子,象征简陋的住所。
- 鹤形:指优雅的身姿,鹤常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 发根:指发芽的根部,借指新生。
典故解析:
- 雁随秋到早:大雁是秋天的信使,早早归来象征着季节的变换。
- 能诗例鹤形:鹤在古诗中常被用作高洁和志趣的象征,表达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可能是在感叹岁月流逝与自然之美,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唐律十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云木上苍冥”描摹了高远的天空和苍翠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幽深的意境。接着,诗人以“雁随秋到早”引入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投老余渔具”,则是对老年生活的反思,诗人似乎在告别过去的渔夫生涯,转向一种更为文雅的生活方式,展示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最后两句“发根风露入,肺渴喜初醒”则表达了一种新生的喜悦,象征着在经历风雨后的清新与希望。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取得了和谐的平衡,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引发对生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木上苍冥”:描绘高远的天空和苍翠的树木,象征自然的壮丽。
- “行藏只草亭”:暗示简单而隐逸的生活,强调回归自然。
- “雁随秋到早”:用大雁到来的时节象征秋天,表现时间的流逝。
- “山入市来青”:山的青翠与城市的结合,反映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投老余渔具”:表达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与反思。
- “能诗例鹤形”:诗人愿以诗歌的优雅来代替过去的生计。
- “发根风露入”:象征生命的新生,暗示着清晨的生机。
- “肺渴喜初醒”:体现一种对生命重新感知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能诗例鹤形”,将诗歌创作比喻为鹤的优雅,突出其高洁。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生活哲理交融,形成了诗的中心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新生的喜悦,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木:象征高远与幽深,反映自然的壮丽。
- 雁:秋天的信使,象征时光的流逝。
- 草亭:象征简朴与隐逸。
- 渔具:代表过去的生计与生活方式。
- 鹤:象征优雅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秋天的到来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
“能诗例鹤形”中的鹤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高洁与优雅
- C) 快乐
- D) 忧伤
-
诗人对过去的渔具有何态度?
- A) 留恋
- B) 反思和告别
- C) 无所谓
- D) 赞美
答案:
- B) 秋天的到来
- B) 高洁与优雅
- B) 反思和告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岳的《唐律十首》更强调人生的转变和对新生的感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静与享受。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