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时间: 2025-01-11 13:59:39

古木苍藤正一丘,草庐吾亦爱深幽。

断无俗物敢排闼,尽有好山堪倚楼。

已老始知书作崇,不才宁与命为仇。

石床只在松阴底,拳手支头百不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木苍藤正一丘,
草庐吾亦爱深幽。
断无俗物敢排闼,
尽有好山堪倚楼。
已老始知书作崇,
不才宁与命为仇。
石床只在松阴底,
拳手支头百不忧。

白话文翻译:

在苍翠的古木和缠绕的藤蔓中,
我也喜爱这深沉幽静的草庐。
这里绝没有俗气的东西敢于推开门,
只有美丽的山水可以依靠着楼台。
年纪已大,才知道书籍的重要,
不才的我宁愿与命运作对抗。
石床恰好在松树的阴影下,
手肘支撑着头,百无忧虑。

注释:

  • 古木:指年纪久远的树木,象征自然的厚重。
  • 苍藤:深绿色的藤蔓,表示生机与自然的交织。
  • 草庐:简陋的草屋,象征隐居生活的恬静。
  • 俗物:指世俗的事物,表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排斥。
  • 倚楼:倚靠在楼台上,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依恋。
  • 已老:指年纪渐长,反思人生。
  • 书作崇:指对书籍的重视与尊崇。
  • 石床:指在自然环境中休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草庐”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隐居文化,强调了一种“归隐”的生活理念。“已老始知书作崇”则体现了诗人对年长后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生于宋代,因其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自己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方岳隐居山林时,反映了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社会环境中,士人追求个人理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在此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山中》通过描绘古木苍藤、草庐幽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用“断无俗物敢排闼”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强调了自然的纯净与宁静。诗中提到的“已老始知书作崇”,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也隐含着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场景,石床在松阴下,诗人用手肘支撑着头,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恬淡、淡泊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古木苍藤正一丘”: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
    2. “草庐吾亦爱深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3. “断无俗物敢排闼”:强调这里没有世俗的干扰。
    4. “尽有好山堪倚楼”:美丽的山水是隐居生活的依托。
    5. “已老始知书作崇”:年长后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6. “不才宁与命为仇”:表达了与命运对抗的勇气。
    7. “石床只在松阴底”:描绘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景。
    8. “拳手支头百不忧”: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木与苍藤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 对仗:如“草庐吾亦爱深幽”与“断无俗物敢排闼”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与世俗生活的割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古木与苍藤: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岁月的沉淀。
  • 草庐:象征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
  • 石床与松阴:营造出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象征着闲适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庐”指的是什么?

    • A. 豪华的房屋
    • B. 简陋的草屋
    • C. 学校
    • D. 商店
  2. “已老始知书作崇”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年龄与知识无关
    • B. 年龄增长后对知识的重视
    • C. 知识是无用的
    • D. 年轻时更懂得书籍的价值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山中》与《桃花源记》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山中》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社会。两者都强调自然的美好,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