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岩》

时间: 2024-09-19 21:28:13

廿年前此借僧单,留得松声入梦寒。

岁月可惊吾辈老,风烟仍作故人看。

山尔与佛结茶供,石屋无人蚀藓瘢。

亭角雨晴秋更碧,断云片片泊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廿年前此借僧单,留得松声入梦寒。
岁月可惊吾辈老,风烟仍作故人看。
山尔与佛结茶供,石屋无人蚀藓瘢。
亭角雨晴秋更碧,断云片片泊栏干。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前在这里借住过僧人的单子,留下的松树声让我在梦中感到寒冷。岁月的流逝让我惊讶自己已渐渐老去,然而风烟依旧像故人一样让我怀念。山中与佛共同供奉茶水,石屋里无人,苔藓在角落悄悄侵蚀。亭角的秋雨过后更加碧绿,断断续续的云朵停泊在栏杆上。

注释:

  • 廿年:二十年。
  • 借僧单:借住僧人的地方。
  • 松声:松树发出的声音,常常与清静、幽雅的环境相关。
  • 岁月可惊:岁月流逝让人感到惊讶,主要指时间的无情。
  • 风烟:指山水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故乡或旧地的怀念。
  • 茶供:指供奉茶水,通常与佛教文化有关。
  • 石屋:石制的屋子,常常用于隐居或修行。
  • 藓瘢:苔藓所留下的痕迹。
  • 亭角雨晴:亭子的一角在雨后变得更加清新。
  • 断云片片:指天空中零散的云朵。

典故解析:

  • 佛教文化:诗中提到的“与佛结茶供”反映了诗人与佛教的关系,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岁月流逝:诗中对时间的感慨,与许多古诗词中对人事无常的反思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景交融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并夹杂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古岩》创作于方岳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是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诗歌鉴赏:

《古岩》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开篇通过“廿年前此借僧单”,引入了个人的经历,显示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诗人在这里借住过,松声入梦,意象清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接着,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岁月的流逝让人逐渐衰老,但风烟依然如故,似乎在提醒他曾经的时光与旧友的重合。

后面几句通过描绘山中安静的生活,以及亭角的雨后景象,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石屋的无人与苔藓的侵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最后,亭角的雨晴与断云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美好,诗人在此刻似乎找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廿年前此借僧单:引入个人经历,强调时间的流逝。
  2. 留得松声入梦寒:松声在梦中响起,营造出一种寒冷清幽的氛围。
  3. 岁月可惊吾辈老:感叹时间流逝,生命的无常。
  4. 风烟仍作故人看:过往的记忆依旧清晰,像故人一样可见。
  5. 山尔与佛结茶供:在这里与佛共同生活,体现出一种修行的生活。
  6. 石屋无人蚀藓瘢:无人居住的石屋,苔藓慢慢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亭角雨晴秋更碧: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出雨后清新的秋天。
  8. 断云片片泊栏干:云朵在空中漂浮,形成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松声入梦寒,借助松声的清冷来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对仗:如“山尔与佛结茶供”与“石屋无人蚀藓瘢”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风烟仍作故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一种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代表心灵的宁静与修行的生活。
  • 石屋:隐居的象征,代表着对世俗的超脱。
  •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诗人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廿年前”是指多少年前?

    • A. 10年
    • B. 20年
    • C. 30年
  2. “岁月可惊”是对什么的感叹?

    • A. 自然
    • B. 时间
    • C. 人生
  3. 诗中描绘的亭角雨晴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古岩》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方岳更侧重于对时间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