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乡友》

时间: 2025-01-26 03:39:01

书生作计已差殊,况复真穷五技鼯。

空费寸阴酬急羽,还同斗米饱侏儒。

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

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生作计已差殊,况复真穷五技鼯。
空费寸阴酬急羽,还同斗米饱侏儒。
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
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

白话文翻译:

这位书生的打算与实际情况已经大相径庭,更何况他真的是穷得连五技都无法掌握。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去追求急功近利,最终却发现和那些吃斗米的侏儒没有什么区别。
海鸥之间的盟誓相隔千里,那仙鹤的梦又何曾飞到繁华的九衢呢?
在春寒的明月夜里,我的茅屋之中,梅花曾与我相寄的声音已然无踪。

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 五技鼯:指五样技术,这里暗指书生的才华和技艺。
  •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
  • 急羽:急于求成。
  • 斗米:指少量的食物,喻指生活拮据。
  • 侏儒:比喻身材矮小的人,这里暗指微不足道的人。
  • 鸥盟:海鸥之间的盟誓。
  • 九衢:指繁华的城市。
  • 茅屋:草屋,指诗人的居所。
  • 梅花:春天的花,象征清雅和孤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云,号玉山,晚号天池,生于晚唐,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次韵乡友》创作于方岳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次韵乡友》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方岳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借喻,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书生作计已差殊”引出,表明他曾有过理想的追求,但现实的困境让他的理想与实际相差甚远,暗喻了许多读书人面临的窘境。

接着,诗人用“空费寸阴”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追求的无果,显示出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无奈。通过“斗米饱侏儒”的比喻,诗人自嘲自己的境遇,体现出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感,既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在后两句中,“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则以鸥和鹤的意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梦想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意境凄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梅花的象征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生作计已差殊:书生的计划和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 况复真穷五技鼯:更何况他真的是穷得连基本的技艺都无法掌握。
  • 空费寸阴酬急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追求急功近利。
  • 还同斗米饱侏儒:结果和那些生活贫苦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 鸥盟正尔隔千里:海鸥的誓言却因距离而难以实现。
  • 鹤梦何曾到九衢:鹤的梦想又怎么能够飞到繁华的城市呢?
  • 茅屋春寒明月夜:在春寒的明月夜里,我的茅屋之中。
  • 梅花曾与寄声无:梅花曾寄给我的声音,如今已无踪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生的追求与鸥和鹤的梦想相提并论,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如“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展示了诗的工整和美感。
  • 意象:梅花象征着孤独与清高,茅屋则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豁达和自嘲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
  • 梅花:象征孤独、高洁与思念。
  • 茅屋:象征诗人的贫困与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a) 鸥
    b) 梅花
    c) 茅屋

  2. 诗中提到的“斗米”指代什么? a) 丰富的食物
    b) 贫穷的生活
    c) 理想的追求

  3. “书生作计已差殊”中“差殊”意指什么? a) 一样
    b) 相差甚远
    c) 一般

答案

  1. b) 梅花
  2. b) 贫穷的生活
  3. b) 相差甚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夜泊牛津》(王安石):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意境清幽,情感深沉。

解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但方岳的诗更注重现实的困境与自我反思,而张若虚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