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阎秀才汉臣食兔》

时间: 2025-04-27 18:53:15

兔诚中山族,中古稍分裂。

唐虞用大牲,虽有目未瞥。

兔孙能飞仙,飘忽天汉决。

不逢易牙试,厥胄几泯灭。

羿弧殒阳乌,曾不弋在穴。

王良马慢忌,扑握几奔掣。

初遭赳赳子,鼎饪饫毛血。

中逢宋鹊窘,饥吻啄原雪。

叔世削格多,星迸失行列。

蹄穷不得逸,如鼠限高闑。

应怜蚌潜水,曝腹想江月。

唇亡欲谁语,竟死犹结舌。

肩尻弱易解,狼藉腥尺铁。

抽毫置筠管,复苦蠹鱼啮。

论功在册府,微物推尔杰。

剡藤光夺缣,抄记良琐屑。

北邻阎夫子,尚忍资杯啜。

得诸韩卢口,实以强曝劣。

作诗夸芳美,此誉宁所悦。

不如狐膏臊,质贱甘弃绝。

冢妖老通数,藤索夜空设。

尔曾不及彼,就获徒内热。

聆声无耸耳,当学缩颈鳖。

吾君阜万物,沛若泽未竭。

谁能复古初,此味傥可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阎秀才汉臣食兔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兔诚中山族,中古稍分裂。
唐虞用大牲,虽有目未瞥。
兔孙能飞仙,飘忽天汉决。
不逢易牙试,厥胄几泯灭。
羿弧殒阳乌,曾不弋在穴。
王良马慢忌,扑握几奔掣。
初遭赳赳子,鼎饪饫毛血。
中逢宋鹊窘,饥吻啄原雪。
叔世削格多,星迸失行列。
蹄穷不得逸,如鼠限高闑。
应怜蚌潜水,曝腹想江月。
唇亡欲谁语,竟死犹结舌。
肩尻弱易解,狼藉腥尺铁。
抽毫置筠管,复苦蠹鱼啮。
论功在册府,微物推尔杰。
剡藤光夺缣,抄记良琐屑。
北邻阎夫子,尚忍资杯啜。
得诸韩卢口,实以强曝劣。
作诗夸芳美,此誉宁所悦。
不如狐膏臊,质贱甘弃绝。
冢妖老通数,藤索夜空设。
尔曾不及彼,就获徒内热。
聆声无耸耳,当学缩颈鳖。
吾君阜万物,沛若泽未竭。
谁能复古初,此味傥可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篇提到兔子是中山族的一部分,历史上它们逐渐分裂。虽然唐虞时代使用的大牲畜众多,但那时人们对兔子并未特别重视。兔子的后代能飞升到仙界,飘逸不定,仿佛在天汉之中无法捉摸。如果没有易牙这样的试炼,兔子的后裔几乎已经泯灭。羿射掉了太阳,曾经并没有在兔子穴中捕猎。王良的马慢而不急,扑捉时几乎无法奔跑。最初遭遇了勇敢的孩子,锅里炖着兔子,味道却是毛血。后来遇到饥饿的宋鹊,它在雪地上啄食。叔世削格的影响太多,星辰也失去了行列。马蹄穷尽无处可逃,如同老鼠被困在高墙之中。想起在水中潜伏的蚌,曝露在阳光下想念江上的明月。唇亡齿寒,谁能说话,最终死去却依然沉默。肩膀和尾巴容易解开,狼藉的场面满是腥味。笔毫放在竹管上,苦于虫子啮噬。论功名在册府,微小的事物被你推崇。剡藤的光辉夺走了缣帛的色彩,抄写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琐屑。北邻的阎夫子,尚且忍耐着用杯子饮酒。得到韩卢等人的口碑,确实是抬高了劣质的东西。作诗夸耀美好,这种名声又能让谁高兴呢?不如狐狸的膏腴,质低便甘于抛弃。冢妖老通的数量,藤索在夜空中架设。你曾经不及那样,终究只获得徒有其表的热量。静听声音不惊耳,学会像缩脖的乌龟。我的君主兴旺万物,宛如滔滔洪水未曾枯竭。谁能重返古初的状态,这种味道或许是可以缺少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兔子,象征轻灵。
  • 中山族:指中山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小国。
  • 唐虞:指古代的两个贤明的帝王,唐尧和虞舜。
  • 易牙:春秋时期的人物,善于烹饪,也象征能人。
  • 羿:神话中的人物,著名的弓箭手。
  • 王良:指王良的马,形容慢。
  • 鼎饪:古代用鼎煮食,指烹饪。
  • 宋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饥饿。
  • 叔世:指一个世代,影响力很大。
  • 蹄穷:指马蹄疲惫,无法逃逸。
  • 应怜蚌潜水:表达对生活困境的同情。
  • 唇亡欲谁语:比喻相互依存的关系。
  • 肩尻:肩膀和尾巴,表现弱小。
  • 狼藉:形容混乱的状态。
  • 抽毫置筠管:象征作诗的艰难。
  • 论功在册府:指名声和成就的评定。
  • 剡藤:一种植物,光辉夺目。
  • 狐膏:指狐狸的脂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羿弧殒阳乌”是源于古代神话,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而使得天上的阳光得以恢复。诗中提到的“唇亡欲谁语”则出自《左传》,形容彼此依存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百川,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晁补之在与阎秀才交流时所作,诗中通过兔子和烹饪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兔子为引子,隐喻着社会的变化和人情的冷暖。兔子在古代常被视作灵动的象征,而诗中提到的兔子与历史人物、事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诗中充满了对人性和生活的反思,尤其是对名利、成就的冷静审视。晁补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特别是在“唇亡欲谁语”这一句中,表达了深刻的依存关系和人际间的脆弱。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归结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兔诚中山族:兔子确实属于中山族,这里引入兔子作为主题。
  • 中古稍分裂:暗示兔子和历史的关系,社会的变迁。
  • 唐虞用大牲:提到古代名君的时代,强调对大牲畜的重视。
  • 虽有目未瞥:即使众多也未必被重视。
  • 兔孙能飞仙:兔子的后代有飞升的能力,象征希望与潜力。
  • 飘忽天汉决:兔子如同星河般飘忽,难以捉摸。
  • 不逢易牙试:没有经历过考验的兔子后裔,几乎被遗忘。
  • 羿弧殒阳乌:羿射下太阳的神话,象征强大的能力。
  • 王良马慢忌:形容猎捕的困难,王良的马速度慢。
  • 鼎饪饫毛血:形象地描写烹饪兔子的场景,混合了血腥和食物的味道。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使得意象更加鲜明。比如“兔诚中山族”直接将兔子与民族历史相结合,增加了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兔子的隐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性冷暖及社会风气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名利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轻灵与生机。
  • 羿:代表英雄与传奇。
  • 王良马:象征速度与捕猎的困难。
  • :古代烹饪的器具,象征传统与历史。
  • 江月:自然的象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兔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机与希望
    B. 忍耐与坚持
    C. 财富与名利
    答案: A

  2. “唇亡欲谁语”表明了什么关系?
    A. 亲密关系
    B. 依存关系
    C. 对立关系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羿”象征什么?
    A. 失败
    B. 能力与英雄
    C. 平凡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情感细腻且深刻。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李白的豪放与晁补之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研究》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和背景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美学。

相关诗句

兔诚中山族,中古稍分裂。下一句是什么

唐虞用大牲,虽有目未瞥。上一句是什么

唐虞用大牲,虽有目未瞥。下一句是什么

兔孙能飞仙,飘忽天汉决。上一句是什么

兔孙能飞仙,飘忽天汉决。下一句是什么

不逢易牙试,厥胄几泯灭。上一句是什么

不逢易牙试,厥胄几泯灭。下一句是什么

羿弧殒阳乌,曾不弋在穴。上一句是什么

羿弧殒阳乌,曾不弋在穴。下一句是什么

王良马慢忌,扑握几奔掣。上一句是什么

王良马慢忌,扑握几奔掣。下一句是什么

初遭赳赳子,鼎饪饫毛血。上一句是什么

初遭赳赳子,鼎饪饫毛血。下一句是什么

中逢宋鹊窘,饥吻啄原雪。上一句是什么

中逢宋鹊窘,饥吻啄原雪。下一句是什么

叔世削格多,星迸失行列。上一句是什么

叔世削格多,星迸失行列。下一句是什么

蹄穷不得逸,如鼠限高闑。上一句是什么

兔诚中山族,下一句是什么

中古稍分裂。上一句是什么

中古稍分裂。下一句是什么

唐虞用大牲,上一句是什么

唐虞用大牲,下一句是什么

虽有目未瞥。上一句是什么

虽有目未瞥。下一句是什么

兔孙能飞仙,上一句是什么

兔孙能飞仙,下一句是什么

飘忽天汉决。上一句是什么

飘忽天汉决。下一句是什么

不逢易牙试,上一句是什么

不逢易牙试,下一句是什么

厥胄几泯灭。上一句是什么

厥胄几泯灭。下一句是什么

羿弧殒阳乌,上一句是什么

羿弧殒阳乌,下一句是什么

曾不弋在穴。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