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复示怨句次韵》

时间: 2025-01-27 04:15:16

闻说高情久沉寥,絷维谁与永今朝。

五车犹累方书好,万物先从辩说雕。

已向季咸心独醉,更缘顺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凉如水,莫遣纤云翳紫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求仁复示怨句次韵
作者:晁补之 〔宋代〕
闻说高情久沉寥,絷维谁与永今朝。
五车犹累方书好,万物先从辩说雕。
已向季咸心独醉,更缘顺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凉如水,莫遣纤云翳紫霄。

白话文翻译:

听说高尚的情操早已沉寂,谁能和我一起度过这今朝的孤寂?
即使五车书籍也难以解除我心中的重负,万物的美好都需经过辩论与雕琢。
我已向季咸那样心醉神迷,更因顺从他人的意愿而一切都消失殆尽。
清秋的明月如水般凉爽,莫让细纤的云彩遮蔽了这紫色的天空。

注释:

  • 高情:指高尚的情操。
  • 沉寥:沉寂,空洞无物。
  • 五车:典指书籍的丰富,源于古代“车”作为书籍的单位。
  • 季咸:指春秋时期的季咸,以其高洁的品德著称。
  • 顺子:指顺从他人,可能指的是他人的意愿或影响。

典故解析:

  • 季咸:季咸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以其高尚的节操和清高的品德著称,他的名字在诗中常用来象征清高和孤独。
  • 绳维:可能是借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北宋时期的诗人,字子华,号志道,出身于士族家庭,生于诗书之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晁补之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时。古代文人常常在清秋的月光下思索人生,感受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即以“高情久沉寥”引入,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失落感。接着,作者借用“绳维”作为情感的象征,探讨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而这种连接在现代社会中却显得愈加稀薄。

“五车犹累方书好”,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执着,但他深知这些知识并不能解除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万物先从辩说雕”,则是在强调生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最后两句描绘了清秋的宁静与凉意,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在形象与情感上均有深刻的表达,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思考的广阔。

诗词解析:

  • 闻说高情久沉寥:开篇即表明一种失落。
  • 絷维谁与永今朝: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 五车犹累方书好:指出知识的无力感。
  • 万物先从辩说雕:强调生活的复杂性。
  • 已向季咸心独醉:借用季咸的意象表示对理想的追求。
  • 清秋璧月凉如水:描绘秋夜的宁静。
  • 莫遣纤云翳紫霄: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绳维”,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情”与“今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赋予“纤云”以情感,使自然与人类情感相连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高情:象征理想与追求。
  • 五车:代表知识与学识。
  • 清秋璧月: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咸”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王子
    答案:B

  2. 诗中“高情久沉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清秋璧月”象征什么? A. 暖和
    B. 宁静
    C. 喧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感,情感深沉。
  • 李白的《静夜思》:以清雅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白而深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