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上偏头笑一回,娘娘滩上绣旗开。金珠不施从军妇,顺义夫人眼里来。
白话文翻译:
独自登上偏头关,我笑了一笑,娘娘滩上绣旗展开。不佩戴金珠的从军妇女,在顺义夫人的眼中显得格外耀眼。
注释:
- 偏头:指偏头关,古代边塞的关隘。
- 娘娘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边塞的一个地点。
- 绣旗:装饰华丽的旗帜,常用于军队的标志。
- 金珠:指珍贵的首饰。
- 从军妇:随军出征的妇女。
- 顺义夫人:可能是指某位有地位的妇女,具体身份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的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汤显祖巡视边塞时,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边塞妇女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从军妇女的形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情和妇女的坚强意志。首句“独上偏头笑一回”,以“笑”字表达了诗人面对边塞艰苦环境的乐观态度。第二句“娘娘滩上绣旗开”,通过“绣旗”这一意象,增添了边塞的壮丽色彩。后两句“金珠不施从军妇,顺义夫人眼里来”,强调了从军妇女的朴素和坚强,以及她们在顺义夫人眼中的特殊地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独自登上偏头关,以“笑”字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乐观态度。
- 第二句:娘娘滩上绣旗展开,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
- 第三句:不佩戴金珠的从军妇女,突出了她们的朴素和坚强。
- 第四句:在顺义夫人的眼中显得格外耀眼,强调了从军妇女的特殊地位。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笑”字赋予诗人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绣旗”象征着边塞的壮丽和军队的威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和从军妇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妇女坚强意志的赞美。
意象分析:
- 偏头关:象征着边塞的艰苦环境。
- 绣旗:象征着边塞的壮丽和军队的威严。
- 从军妇:象征着妇女的坚强和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偏头”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关隘 C. 山峰 D. 河流
- “娘娘滩上绣旗开”中的“绣旗”象征着什么? A. 边塞的艰苦 B. 边塞的壮丽 C. 军队的威严 D. 妇女的朴素
- 诗中的“顺义夫人”可能是指什么? A. 有地位的妇女 B. 边塞的将领 C. 诗人的妻子 D. 随军出征的妇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汤显祖的《朔塞歌二首》:两者都描写了边塞的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而汤显祖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妇女坚强意志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汤显祖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