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香拜天贶,满眼是瑰琦。
腊月雪三尺,春风梅数枝。
登楼忘老态,对酒展秋眉。
争唱阳春曲,山翁醉不知。
白话文翻译:
焚香拜天,恭请祝福,眼前满是美好的景象。腊月时节,雪覆盖三尺,春风中梅花开了几枝。登上楼台,忘却了衰老的样子,举杯畅饮,眉眼间充满了春天的愉悦。大家争相高唱阳春的曲子,醉得不知天南地北。
注释:
- 焚香:点燃香料,表示恭敬与祝贺。
- 贶:赠与,祝福。
- 瑰琦:美好的事物,形容眼前的景象非常美丽。
- 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通常在公历的十二月。
- 三尺:指积雪的厚度。
- 春风梅数枝:春风中梅花开了几枝,表现了季节的交替。
- 老态:衰老的样子。
- 秋眉:形容眉眼间的愉悦,像秋天的美丽。
- 争唱阳春曲:大家争相唱春天的歌曲。
- 山翁:这里指年长的山中隐者,醉得不知周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10-1075),字景山,号复古,宋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清新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正值寒冬之际,恰逢新春来临,诗人在雪中感受到生命的希望与春的气息,通过饮酒吟唱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节庆氛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祝福。开头以焚香拜天的仪式感,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接着用满眼的瑰琦描绘出新年的美好景象,形成了对比。腊月的厚雪与春风中梅花的盛开,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新生的希望。
诗中“登楼忘老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年岁渐长,却依然能够在美酒与友谊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争唱阳春曲,山翁醉不知”,则把这份欢乐传递给了周围的人,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欢快的氛围,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谐的音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无限的温暖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焚香拜天贶:通过焚香和拜天的方式,表示对神明的恭敬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 满眼是瑰琦:眼前的景象如同瑰宝一般美丽,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 腊月雪三尺: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雪的厚度,暗示了季节的变换。
- 春风梅数枝:春风吹拂下梅花初绽,带来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新年的到来。
- 登楼忘老态:登高远望,忘却岁月的流逝,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态度。
- 对酒展秋眉:举杯畅饮,眉眼间露出春天的愉悦,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争唱阳春曲:大家齐唱春天的歌曲,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 山翁醉不知:年长的隐士因醉酒而忘却一切,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满眼是瑰琦”比作美好的景象,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焚香拜天贶,腊月雪三尺”,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新年到来的期盼与祝福,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在自然变化中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象征着祝福与恭敬。
- 雪:代表寒冷与纯洁,象征冬季。
- 梅: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迎春花开。
- 酒:象征欢聚与庆祝,表达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腊月雪三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 D. 秋天
-
“争唱阳春曲”中,大家在唱什么?
- A. 祝福的歌
- B. 春天的歌曲
- C. 悼念的歌
- D. 夏天的歌曲
-
诗中的“山翁”指的是谁?
- A. 年长的隐士
- B. 年轻的书生
- C. 诗人自己
- D. 农民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生朝对雪张子善有词为寿》均体现了春天的气息,但《春晓》更偏向于描绘春天的美好,而《生朝对雪》则结合了冬季的寒冷与新春的希望,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