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世移家远,天涯岁已周。
岂知今夜月,还是去年愁。
露果珠沈水,风萤烛上楼。
伤心潘骑省,华发不禁秋。
白话文翻译:
我选择隐居,迁移到遥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岁月已经过去了一年。
谁知道今夜的明月,
依然是去年的忧愁。
露水浸湿了果子,灯下的萤火虫飞舞在楼上。
悲伤的是潘江的骑士,
白发不禁在秋天的侵袭下愈加显露。
注释:
字词注释:
- 避世:避开世俗,隐居。
- 移家远:迁居到远离尘嚣的地方。
- 天涯:形容遥远的地方。
- 岁已周:一年又过去了。
- 岂知:哪里知道。
- 今夜月:指今夜的月亮。
- 珠沈水:露珠沉入水中,形容沉静。
- 风萤:风中飞舞的萤火虫。
- 潘骑省:潘江的骑士,泛指悲伤的心情。
- 华发:白发,形容年华已逝。
- 不禁秋:无法抵挡秋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潘骑省:提到的“潘骑”或许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潘江,常用于形容失落与悲伤的情感,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或心境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字子美,号梅溪,晚号青丘子,祖籍河南,后迁居江南。韦庄的诗风清新,擅长词,尤其以“花间词”著称。其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庄隐居期间,表明他对世事的感慨与逃避,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忧愁,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避地越中作》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孤独与忧愁的古诗。诗的开篇即以“避世移家远”引出主题,诗人选择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隐居,这种选择不仅是为了逃避外界的烦扰,更是对内心苦闷的一种反应。接下来的“天涯岁已周”,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增加了诗人对孤独感的进一步加深。
“岂知今夜月,还是去年愁”这一句,尤为动人,诗人通过月亮的意象,传达出对过去的思念与无奈。明月不变,而心中愁绪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沉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露果珠沈水,风萤烛上楼”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露珠沾湿了果子,萤火虫在烛光下飞舞,这些细腻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两句“伤心潘骑省,华发不禁秋”则是情感的升华,潘江骑士的伤心让人感受到一种共鸣,而“华发不禁秋”则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诗人对老去的无奈,整体上形成了一种伤感的氛围。
此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选择与思考,也深刻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避世移家远:诗人选择隐居,远离繁华的世俗。
- 天涯岁已周:已经在远方生活了一年,表示对时间的感慨。
- 岂知今夜月:想知道今夜的月亮,抒发对过去的思念。
- 还是去年愁:明月依旧,却带来旧日的忧愁,时间虽过,但心情未变。
- 露果珠沈水:描绘出清晨的露水与果实,表现出宁静却略带忧伤的意境。
- 风萤烛上楼:萤火虫在风中飞舞,烛光摇曳,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单。
- 伤心潘骑省:提到潘江骑士,暗示着诗人的情感与共鸣。
- 华发不禁秋:白发象征岁月流逝,无法抵挡秋天的来临,表达对时间无情的感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露果珠沈水”与“风萤烛上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明月、露珠、萤火虫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表达孤独与思念。
- 隐喻:白发隐喻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隐居生活的选择、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牵绊。
- 露珠:代表清晨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
- 萤火虫:象征夜晚的孤独与微弱的希望。
- 白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隐居是为了: A. 逃避世俗的烦扰
B. 寻找新的生活
C. 追求财富
D. 交朋友 -
“岂知今夜月,还是去年愁”中的“愁”指的是: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过去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满意
D. 对朋友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潘骑”是指什么: A. 一位英雄
B. 伤心的骑士
C. 一位文人
D. 一位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韦庄的《避地越中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到月亮的意象,但韦庄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忧愁,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