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

时间: 2025-01-27 03:18:39

地上皇皇虮虱臣,着衣吃饭亦君恩。

不能待诏金銮殿,尝欲献诗光范门。

身在草茅忧社稷,恨无毫发补乾坤。

才疏命薄成何事,白首归耕东海村。

意思解释

思归

原文展示:

地上皇皇虮虱臣,着衣吃饭亦君恩。
不能待诏金銮殿,尝欲献诗光范门。
身在草茅忧社稷,恨无毫发补乾坤。
才疏命薄成何事,白首归耕东海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思念与无奈。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卑微之地,虽然穿衣吃饭都是君主的恩赐,却无法在金銮殿中等待召见,时常想要献诗光耀门楣。身在草屋中,心中忧虑国家的社稷,恨不能为国家尽一分力量。才华短浅,命运薄弱,最终只能老去归隐东海村。


注释:

  • 虮虱:指低贱的臣子,形容自己地位卑微。
  • 金銮殿:古代皇帝的宫殿,象征权力与荣耀。
  • 范门:指范仲淹的门,象征着有才华的人所受的重视。
  • 社稷:指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 乾坤:指天地,象征国家的整体。

典故解析:

  •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其忠诚和才华受到后世尊敬。提到“范门”是希望得到志同道合的人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希孟,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感受到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
《思归》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归隐愿望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


诗歌鉴赏:

《思归》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思乡情怀的诗作。整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地上皇皇虮虱臣”自称,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自嘲和对朝廷的无力感。他虽然身处卑微,但仍心系国家的命运,表达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之情。接着,诗人表达自己无法在权力中心施展才华的无奈,想要献诗却只能在草茅中苦苦挣扎。这种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中提到“白首归耕东海村”,更是流露出一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诗人想要逃避官场而归隐田园的心情,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上皇皇虮虱臣”:自谦地称自己为低贱的臣子,显示出对自己地位的无奈与不满。
  2. “着衣吃饭亦君恩”:生活的基本需要都依赖于君主的恩赐,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卑微。
  3. “不能待诏金銮殿”:无法在权力中心得到重用,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4. “尝欲献诗光范门”:有心献诗,但无人问津,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5. “身在草茅忧社稷”:身处贫寒却心系国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6. “恨无毫发补乾坤”: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惜与无奈。
  7. “才疏命薄成何事”:感叹自己才华不足,命运薄弱,无法成就大业。
  8. “白首归耕东海村”:幻想归隐田园,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着衣吃饭亦君恩”,突出生活的基本依赖。
  • 比喻:用“虮虱”比喻自己的地位,生动形象。
  • 反讽:通过“金銮殿”的描写,反衬出自我的卑微与心中理想的落差。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无奈,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士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皇皇虮虱臣:象征地位的卑微与不满。
  • 金銮殿:象征权力与理想的中心。
  • 草茅:代表贫寒的生活状态与对宁静的向往。
  • 社稷:国家的安危,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 东海村:象征归隐后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地上皇皇虮虱臣”是什么意思?

    • A. 自谦地称自己地位卑微
    • B. 形容权势显赫
    • C. 表达对君主的愤怒
  2. “白首归耕东海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对官场的向往
    •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戴复古的《思归》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戴复古更侧重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酒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