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久游湖海祖妣遂题二句于壁云机番白苎和》
时间: 2025-01-27 03:1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屏久游湖海祖妣遂题二句于壁云机番白苎和
伊昔天边望藁砧,天边鱼雁几浮沉。
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
自古诗人皆浪迹,谁知贤妇有关心。
归来却抱双雏哭,碑刻虽深恨更深。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天边仰望那藁砧,天边的鱼雁时而浮沉。
机番和白苎的愁绪交织着,门掩黄花伴我带着怨恨吟唱。
自古以来,诗人多是浪迹天涯,谁又能知道贤良的妇人心中所系?
归来时,我却抱着双雏哭泣,碑刻虽深,恨意更深。
注释:
- 藁砧:一种农具,形状似砧板,古代诗人常用来指代田间的景象。
- 机番:指织布机的部分,常用来象征女性的纺织工作。
- 白苎:古代一种用于纺织的植物,象征着纺织的辛劳。
- 黄花:即菊花,常用来表达忧伤或怀念。
典故解析:
- 自古诗人皆浪迹:此句强调了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是在外漂泊,强调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贤妇:指的是那些贤良淑德的女性,诗人在此强调她们的关心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梦得,号元白,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活跃于南宋。其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复古游历湖海之地,受到游览景色的触动,同时也引发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游湖的景象,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以“天边望藁砧”和“鱼雁几浮沉”展现了远方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悠远而又孤独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机番白苎”和“黄花”引入了女性的纺织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家庭与社会的双重牵绊。
“自古诗人皆浪迹”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反衬出“贤妇”在家庭中默默承受的心酸与牺牲。最后两句“归来却抱双雏哭,碑刻虽深恨更深”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与痛苦,碑刻虽深,却难以掩盖内心的深渊。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展现了戴复古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令读者在欣赏诗美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伊昔天边望藁砧”:诗人曾在远方看见田间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 “天边鱼雁几浮沉”:鱼雁在天边漂浮,象征漂泊与无常。
- “机番白苎和愁织”:女性在机前忙碌,愁绪交织,表现生活的辛苦。
- “门掩黄花带恨吟”:门后黄花凋零,暗示着深切的遗憾与哀伤。
- “自古诗人皆浪迹”:表明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谁知贤妇有关心”:贤良的妇女心系家庭,感情深厚。
- “归来却抱双雏哭”:归家时,怀抱幼雏,表达深切的哀痛。
- “碑刻虽深恨更深”:碑刻的记忆无法抵消心中的痛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意象上形成对比,如“机番白苎”和“黄花”。
- 比喻:用“鱼雁”表示人生的漂泊与无常,隐喻人事的变迁。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个人的游历与思考,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藁砧:象征乡土,代表根基与归属感。
- 鱼雁:象征漂泊与孤独,传递对远方的思念。
- 机番与白苎:象征女性的辛劳与纺织生活,反映社会角色与情感的交织。
- 黄花:常用来表达哀愁,象征失落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边鱼雁”象征什么? A. 归乡
B. 漂泊
C. 快乐
D. 忧愁 -
“机番白苎”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女性的辛劳
C. 诗人的漂泊
D. 家庭和睦 -
诗中“碑刻虽深恨更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亲情的思念与痛苦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时间的怀念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 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而戴复古则表现出一种细腻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 《戴复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