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月送人
作者:周端臣 〔宋代〕
一湖春绿染初成,
柳色东风二月晴。
燕子来时人却别,
梨花虽好负清明。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湖面上,绿色的波光刚刚染成,
在二月的晴天里,柳树在东风中摇曳生姿。
燕子飞来时,人却要离别,
梨花虽美,却在清明节前我不能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湖春绿”:指春天的湖水泛着绿色,形容春天的生机。
- “柳色”:柳树的颜色,春天时柳树发芽,颜色鲜绿。
- “东风”:春天的风,通常指温暖的风。
- “二月晴”:指农历二月的晴天。
- “燕子”:指春季回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负清明”:指在清明节前离别,意味着无法再享受春日的美好。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这个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习俗,给离别的情感增添了沉重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著称,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在送别友人时写成,借春天的美好景色表现离别的惆怅。周端臣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春月送人》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色,生动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春湖和柳树,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给人以希望和温暖。接着,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离别的悲伤,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一句则以梨花的美丽作为背景,流露出对清明节前离别的无奈与惋惜,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春天的生机,又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的无奈与失落,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湖春绿染初成”:湖面上春天的绿色刚刚形成,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 “柳色东风二月晴”:东风吹拂下,柳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营造出温暖的春日氛围。
- “燕子来时人却别”:燕子归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此时却要与朋友分别,形成一种反差。
- “梨花虽好负清明”:梨花的美丽在清明节前却无法留住人,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对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春绿和柳色象征着生命的复苏,燕子和梨花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来临。
- 对仗:诗中“柳色东风”和“燕子来时”构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瞬间的逝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绿: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代表着新生的开始。
- 柳色:代表柔和的春天,传达出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 燕子:象征春天的归来和希望,同时也暗示离别的情感。
- 梨花:象征美好却短暂的事物,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绿”象征什么?
A. 生命与希望
B. 悲伤与离别
C. 秋天的枯萎 -
“燕子来时人却别”中,燕子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春天的来临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负清明”有何含义?
A. 享受春天
B. 不能停留的无奈
C. 花开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愁苦。
- 李白《赠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周端臣的《春月送人》与李白的《赠友人》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周端臣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融,而李白则更直接地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两者均展现了古诗中对时间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