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1:50:41

君王慈俭不临戎,国好长因汉使通。

遥想南归寒已尽,榆关草色正春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冯 其二
君王慈俭不临戎,
国好长因汉使通。
遥想南归寒已尽,
榆关草色正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仁爱节俭,没有亲自出征,国家因为和汉朝的使者保持长久的交流而安定繁荣。遥想南方归来时,寒冷已经过去,榆关的草色正随着春风而生机勃勃。

注释:

  • 君王:指皇帝,统治者。
  • 慈俭:慈爱而节俭,形容君王的仁德和节制。
  • 临戎:出征,临阵指挥。
  • 国好长:国家长久安好。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这里象征着外交关系。
  • 遥想:远远想象。
  • 南归:指南方归来,可能指某个归乡的旅人。
  • 寒已尽: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
  • 榆关:指榆关,古代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典故解析:

“汉使通”提到的是汉朝时期的外交关系,这段时间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频繁,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榆关则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诗中提到的春风与草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仲明,号修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君王的仁德与国政的安定,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开头两句以“君王慈俭”展现了统治者的仁爱与节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良好治理的渴望。接下来的“国好长因汉使通”则引入了外交关系的重要性,表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与外部交流密切相关。最后两句通过对南归和春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力的赞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出人文关怀,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君王慈俭不临戎:君主仁爱且节俭,不亲自出征,反映了对权力的节制。
    2. 国好长因汉使通:国家安定与繁荣是因为与汉朝的外交交流。
    3. 遥想南归寒已尽:远远地想象归来的旅人,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
    4. 榆关草色正春风:榆关的草木在春风中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新生。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意象的结合,比如“寒已尽”和“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赞美和对春天生机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榆关:象征着边防与安全,反映了国家的安稳。
  • 春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新的开始。
  • 寒冷:象征着过去的困境与不幸,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使”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诗的开头提到的君王是以什么样的品德来形容的?

    • A. 豪华
    • B. 仁爱与节俭
    • C. 残暴
  3. 诗中“榆关草色正春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与生机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春天生机的向往,但更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的动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周紫芝的诗更为乐观,体现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