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
时间: 2025-01-26 05:2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
—— 杨万里 〔宋代〕
吾州五马住闽山,
分我三山荔子丹。
甘露落来鸡子大,
晓风冻作水晶团。
西川红锦无此色,
南海绿罗犹带酸。
不是今年天不暑,
玉肤照得野人寒。
白话文翻译:
我所在的州五马镇靠近闽山,
分给我的三山荔子红艳如丹。
甘露落下的果实大如鸡蛋,
清晨的寒风把它冻成水晶般的团块。
西川的红锦没有这样的颜色,
南海的绿罗仍然带着酸味。
今年的天气并不炎热,
可玉般的肤色却让野人感到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马:地名,指五马镇。
- 荔子:荔枝,水果。
- 甘露:形容雨露,指滋润的雨水。
- 晓风:清晨的风。
- 西川:指西部地区,可能是指四川。
- 红锦:精美的锦缎,颜色鲜艳。
- 南海:指南海地区,可能指南方的海域。
- 绿罗:一种绿色的罗织品。
- 玉肤:形容皮肤如玉般光滑。
- 野人:指未受文明影响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涉及的荔枝和甘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代表了“江西诗派”的风格。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诗作多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任职于当地官府期间,借分发荔枝的机会,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三山的荔子之美展现在读者眼前。开篇以“五马住闽山”引入,展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与荔子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在细节方面,诗中提到的“甘露”和“晓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也象征着丰收和希望。“甘露落来鸡子大”,形象生动,突显了荔子的肥美。而“晓风冻作水晶团”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将荔子与水晶相提并论,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
后半部分的对比手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诗人将三山的荔子与西川的红锦和南海的绿罗相比较,强调了荔子的色泽与品质的独特之处,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特产的自豪感。
最后两句则回归现实,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思考。这种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正是杨万里诗歌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州五马住闽山”:介绍了诗人所处的地点,五马镇在闽山附近。
- “分我三山荔子丹”:描绘了荔子的颜色,强调其鲜艳的特点。
- “甘露落来鸡子大”:用鸡蛋的大小来形容荔子的丰硕。
- “晓风冻作水晶团”:将荔子与水晶比较,形容其晶莹剔透。
- “西川红锦无此色”:与其他地方的红锦相比较,突出了荔子的独特之美。
- “南海绿罗犹带酸”:即使南海的罗织品也难以比拟荔子的风味。
- “不是今年天不暑”:天气并不炎热。
- “玉肤照得野人寒”:肤色如玉的荔子让人感到寒冷,反映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风冻作水晶团”,借助水晶形象来突出荔子的清透。
- 对比:通过对西川红锦和南海绿罗的比较,强调荔子的独特与珍贵。
- 拟人:如“玉肤照得野人寒”,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自然美的热爱,引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子:象征着丰收与美好,代表南方特产的独特魅力。
- 甘露:象征滋润与希望,代表自然的恩赐。
- 水晶团:象征纯净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 寒冷:象征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果是什么?
A. 苹果
B. 荔枝
C. 桃子
D. 梨子 -
诗中“晓风冻作水晶团”中的“水晶团”比喻什么?
A. 荔子的美丽
B. 雪花
C. 冰块
D. 水果的大小 -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荔枝图序》—— 苏轼
-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陆游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作品更关注生活的细节与人情。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