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行田南原》

时间: 2025-01-26 05:07:02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

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

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

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

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

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

意思解释

晚春行田南原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畴前日尘作雾,
南村今日波生路。
云子从来疏广文,
冲雨学稼当辞勤。
农言秧好殊胜麦,
其如绿针未堪吃。
吾生十指不拈泥,
毛锥便得傲蓑衣。
只愿边头长无事,
扡耒耕云且吾志。
不愁官马送还官,
借牛骑归不用鞍。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田畴,前日的尘土如雾般弥漫,今天南村的小路上波光粼粼。云彩从来都稀疏而广阔,冲雨学着播种的农夫更应勤奋。农人说秧苗的长势要比麦子好,那样的绿苗如同针尖般细小还不能吃。我一生的十个手指不沾泥土,毛锥却能让我傲然穿着蓑衣。只希望田边的事情长久无忧,耕耘在云中也是我心中的志向。不担心官马送我归官,骑着牛回去也不用鞍具。

注释:

  • 尘作雾: 尘土在空气中弥漫,形成似雾的效果。
  • 波生路: 南村的小路上因风或水而泛起波光。
  • 云子: 指云朵,意指自然景色。
  • : 水稻的幼苗。
  • 拈泥: 拈:用手指夹住,泥土指田间的泥土。
  • 毛锥: 一种农具,通常是用来耕作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摹乡村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杨万里对农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生活在南宋时期,战乱频仍,民众苦难,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色和农作的情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地描绘了田野的雾气、村庄的小路、云彩的形态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农人的辛勤。首联“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天之间的自然变化,既有视觉的冲击力,也引发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农言秧好殊胜麦”,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知识,也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期待。接下来的“吾生十指不拈泥”则表现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他虽未亲自耕作,却心系田园,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整首诗既有对乡野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哲理,即对生活的淡然与自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畴前日尘作雾: 描绘田畴的尘土在阳光下显得朦胧。
  • 南村今日波生路: 村边的小路因水波荡漾,景色生动。
  • 云子从来疏广文: 形容云彩稀疏而宽广,给人以开阔感。
  • 冲雨学稼当辞勤: 雨水冲刷后,农人努力耕作,表现出勤劳。
  • 农言秧好殊胜麦: 农人说水稻苗长势明显比小麦好。
  • 其如绿针未堪吃: 比喻稻苗细小,还不能食用。
  • 吾生十指不拈泥: 诗人自述未直接接触泥土。
  • 毛锥便得傲蓑衣: 表示即使不亲自耕作,仍能以农具自豪。
  • 只愿边头长无事: 渴望生活安宁,少有烦恼。
  • 扡耒耕云且吾志: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志向。
  • 不愁官马送还官: 不担心官府的差役,生活自由。
  • 借牛骑归不用鞍: 骑牛回家,随意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 “尘作雾”比喻尘土的弥散。
  • 对仗: 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云子从来疏广文”,赋予云彩以人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他对农事的关注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雾: 代表了自然的细腻变化。
  • 波光: 传递出自然生动的气息。
  • 秧苗: 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毛锥: 代表着农人的工具与勤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南村今日波生路”,这里的“波”指的是什么?
    A. 水的波动
    B. 风的吹动
    C. 天空的云彩
    D. 田里的稻谷

  2. 杨万里生活在什么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3. 诗中“吾生十指不拈泥”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农业的漠视
    B. 对田园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自然的无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
  • 《春望》: 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国家与个人的苦痛,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关注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