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7:00:14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

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

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作者:杨万里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
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
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白话文翻译:

在我的名下得到了美好的诗句,仿佛在梦中吟唱了半生。
虽然未曾相逢,但我的心早已与你相契,相见时眼中却是特别明亮。
再次匆匆别离,心中充满了苍凉和惘然的情感。
这并不是因为外面的风吹动了树木,而是我自己发出的离别之声。


注释:

  • 名下得佳句:名下指的是名声或名义,佳句则是美好的诗句。
  • 梦中哦半生:在梦中吟唱,形容对诗的热爱与执着。
  • 未逢心已契:未曾相见,但心中早有默契。
  • 苍然惘惘情:苍然:形容心情的沉重与凄凉,惘惘:迷惘与无奈的情感。
  • 非关风外树:不是因为外界的风吹动树木,而是内心的感受。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人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交氛围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江西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切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作品流派多样,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杨万里与友人韩子云分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该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内心的惆怅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不仅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也暗示着他与韩子云之间的精神契合。即使在梦中,诗人也在吟唱着彼此的情谊,显示出深厚的友谊。

第二联“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默契与对友人的期盼。虽然未曾面对面相见,但心灵的感应已经建立,仿佛在彼此的眼中都能看见对方的情感。

后两句“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则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苍凉。诗人在匆匆的别离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惘然,似乎一切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脆弱。

最后一句“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更是将情感升华,强调离别的声音并非外界因素所致,而是由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情感的流露。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深情,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暗示与友人之间的诗歌交流。

  2. 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表达了内心的默契,尽管未曾见面,但心灵早已相通。

  3.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
    描绘了别离时的惆怅,感受到时间的匆忙及心中的失落。

  4. 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强调离别的情感源于自身,而非外在因素,体现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中哦半生”暗示对诗歌的执着。
  • 对仗:诗中“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句:象征着诗歌的美好与精神的契合。
  • :代表着对友谊的向往与追求。
  • 离声: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名下得佳句”中“佳句”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句子
    • B. 朋友的赠言
    • C. 自己的心声
  2. “未逢心已契”中“心已契”意指?

    • A. 心灵相通
    • B. 彼此无缘
    • C. 远方思念
  3. 诗中“非关风外树”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外在环境影响
    • B. 内心情感的真实
    • C. 自然景物的描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加豪放,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