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爱池上清,群峰对檐隙。常恐云气生,坐令苍翠隔。复绕曲塘阴,映实孤花拆。谁知禅者居,来伴使君适。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池塘上的水清澈见底,群山在屋檐之间映现。常常担心云雾突生,坐在这里反而让苍翠的山色隔绝了视线。又绕过曲折的塘边阴影,映照着孤零零的花朵。谁知道这里居住着一位禅者,来陪伴这位使君的悠然。
注释:
- 晚爱:指黄昏时的景色。
- 池上清:池水清澈。
- 群峰:众多的山峰。
- 檐隙:屋檐之间的空隙。
- 云气生:云雾升起。
- 苍翠隔:青山的颜色让视线隔绝。
- 曲塘阴:弯曲的池塘的阴影。
- 映实:映照出真实的样子。
- 孤花拆:孤独的花朵凋零。
- 禅者:修行的人,通常指禅宗僧人。
- 使君:指某位官员或贵族。
典故解析:
“禅者”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淡泊名利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梅尧臣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禅者的出现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梦得,号白石,宋代诗人,与欧阳修、苏轼等人齐名,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游览某处山水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清幽环境的喜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陪武平游雅上人房卞峰亭》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晚爱池上清”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黄昏氛围,随即通过“群峰对檐隙”展现出山与人居的和谐关系,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共处的美好意境。
接下来的“常恐云气生,坐令苍翠隔”中,诗人表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担忧,以云雾的生起象征着对宁静生活的潜在威胁。而“复绕曲塘阴,映实孤花拆”则通过描绘塘边的曲折与孤独的花朵,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惆怅的情感。
最后一句“谁知禅者居,来伴使君适”则转折出乎意料,带来一丝温暖与安宁。此句不仅表现了禅者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爱池上清:描绘了黄昏时分,池水清澈透明的美好景象。
- 群峰对檐隙:描绘山峰与居所之间相对而立的和谐美感。
- 常恐云气生:表达了诗人对突如其来的云雾的担忧。
- 坐令苍翠隔:坐在这里,山的苍翠让视线无法穿透。
- 复绕曲塘阴:再次描绘池塘的曲折与其阴影。
- 映实孤花拆:映照出孤独的花朵,暗示孤寂。
- 谁知禅者居:出乎意料地引入禅者,暗示内心的宁静。
- 来伴使君适:禅者陪伴着使君,带来悠然自得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群峰对檐隙”与“曲塘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代表宁静与清澈,象征内心的平和。
- 群峰: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孤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暗示人际关系的缺失。
- 禅者:代表智慧与内心的宁静,象征追求解脱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晚爱”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清晨
- B. 黄昏
- C. 中午
- D. 晚上
-
诗中提到的“禅者”象征着什么?
- A. 忙碌的人
- B. 内心的宁静
- C. 追求权利
- D. 社交活动
-
“群峰对檐隙”中的“檐隙”指什么?
- A. 屋顶
- B. 空隙
- C. 山谷
- D. 河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梅尧臣偏向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而王维则通过诗歌表达对山水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