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时间: 2025-01-11 01:4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第一次在洛阳的街头相遇,再次在南徐州重逢。我们经历了多少时光,转瞬之间竟已过去二十个秋天。如今我再穿上霜湿的鞋子,准备回到山中,不再停留。我要吟诵阮籍的诗篇,世间万物终究是要沉浮的。谁说西海的鱼,夜晚飞到了东海的头部。世人常常感叹不识之事,岂是因为我滞留在林丘之中。
注释:
- 洛阳陌:指的是洛阳的街道,陌是古代对街道的称谓。
- 南徐州:指的是南方的徐州,古地名。
- 霜屦:指的是沾了霜的鞋,象征旅途的艰辛。
- 阮公:指的是阮籍,东晋著名的诗人,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
- 西海鱼:比喻事物的变化与流转。
- 滞林丘:指停留在山林丘陵之中,表达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香岩,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理解而闻名,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送别达观禅师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归隐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体现了梅尧臣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了作者与达观禅师相识与重逢的场景,瞬息之间却已过去二十年,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叹。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穿上湿霜的鞋子,准备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体现了一种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阮公诗”,不仅是对阮籍的致敬,更是对人生浮沉的哲学思考。阮籍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于人生的无奈与反思,梅尧臣借此引入,深化了诗的主题。接下来的“西海鱼”意象,暗含了世事如潮,变化不定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对命运的洒脱态度。最后一句“岂是滞林丘”,则是对世人迷茫的反思,强调了个人的选择与心境的自由,传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理解与认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逢洛阳陌:首次在洛阳的街头相遇,点出时间与地点。
- 再见南徐州:再次相见于南徐州,强调重逢的珍贵。
- 所历几何时:反问时间已过去多久,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倏去二十秋:转瞬之间已经过去二十年,感叹岁月无情。
- 今复振霜屦:再次穿上湿霜的鞋子,象征旅途与归隐意愿。
- 还山远莫留:返回山中,表达不愿久留的决心。
- 我咏阮公诗:吟诵阮籍的诗,意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物靡必沈浮:世间万物皆有浮沉,强调人生的无常。
- 谁云西海鱼:质疑世俗的看法,表明对变化的理解。
- 夜飞东海头: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流转与变化。
- 世人嗟识昧:世人对此无知,表现对人心的失望。
- 岂是滞林丘:强调其实并非因为停留在山林,而是对变化的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海的鱼比喻为变化万千的事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洛阳陌”和“南徐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深了诗的哲理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惋惜,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清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 洛阳陌: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思考。
- 霜屦:象征艰辛与旅途,表达了归隐的决心。
- 阮公诗:代表着对古代诗人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 西海鱼:象征事物的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人生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阮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白居易
- B. 阮籍
- C. 杜甫
-
“霜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欢快
- B. 旅途艰辛
-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西海鱼”比喻什么?
- A. 美丽
- B. 变化无常
- C. 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哲思,呈现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深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安然,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