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 时隶司徒卿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8:17:54

奉天承帝戒,东省肃斋居。

竹荫春阶月,灯明夜榻书。

天风传禁漏,郊露湿銮舆。

清晓朝班事,兢兢整佩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天承帝戒,东省肃斋居。
竹荫春阶月,灯明夜榻书。
天风传禁漏,郊露湿銮舆。
清晓朝班事,兢兢整佩琚。

白话文翻译:

奉天承帝的命令,我在东省恭敬地居住。
春天的月光洒在竹荫下的台阶上,夜晚的灯光下我在榻上读书。
天风传来禁令的声音,郊外的露水湿润了皇家车舆。
清晨的时光,我小心谨慎地整理着朝班的事务,佩戴着整齐的玉器。

注释:

  • 奉天承帝戒:奉天承皇帝的圣旨。
  • 东省:指东部的省份,特指当时的一个行政区域。
  • 肃斋居:肃静的书斋,表示作者在严肃、认真的环境中生活。
  • 竹荫:竹子的阴影,象征清静和隐逸。
  • :台阶。
  • :一种长椅或床。
  • 禁漏:指皇帝的禁令传达。
  • 郊露:郊外的露水,象征清新和自然。
  • 銮舆:皇帝的车舆。
  • 清晓:清晨的时光。
  • 朝班事:指朝廷的事务。
  • 兢兢整佩琚:小心谨慎地整理佩戴的玉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邦奇,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受以及个人的理想生活。作者在东省的书斋中,既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隐含了对现实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东省书斋中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朝廷事务的谨慎态度。开篇提到“奉天承帝戒”,即表明了他身处政治中心,受命于天的责任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氛围。

“竹荫春阶月,灯明夜榻书。”通过竹荫、春阶与灯光的对比,突出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景象,展现出诗人白天安静地生活在春日的自然中,夜晚则沉浸于书籍的世界。这里的意象富有诗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天风传禁漏,郊露湿銮舆。”则转入政治的层面,表现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同时也描绘了清晨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开始和责任的重担。最后两句“清晓朝班事,兢兢整佩琚。”则体现了他在朝廷中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及对职责的认真对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有对现实责任的担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奉天承帝戒: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责任,接受皇命。
  2. 东省肃斋居:强调了作者的隐逸生活和对清静的向往。
  3. 竹荫春阶月: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4. 灯明夜榻书:表现夜晚读书的勤奋与智慧。
  5. 天风传禁漏:转入政治,表现对朝廷命令的关注。
  6. 郊露湿銮舆:描绘清晨的气息,体现皇权的神圣。
  7. 清晓朝班事:强调清晨的责任感。
  8. 兢兢整佩琚:体现小心谨慎,表现对职责的认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荫春阶月,灯明夜榻书”,对称工整。
  • 意象:如“竹荫”、“灯明”等,营造出宁静而又充实的生活意境。
  • 渲染: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体现了他在责任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平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荫:象征清静、高雅。
  • 春阶:象征生机与希望。
  • 灯明:象征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禁漏:象征权力与责任。
  • 郊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佩琚:象征身份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部
    • B. 东部
    • C. 南部
    • D. 北部
  2. “竹荫春阶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忧伤的情感
    • C. 政治的责任
    • D. 个人的孤独
  3. “清晓朝班事”中,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漫不经心
    • B. 小心谨慎
    • C. 疲惫不堪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韩邦奇的《斋居》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结合,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韩邦奇则在隐逸中不忘政治责任,展现出一份深沉的责任感与现实考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