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岩》

时间: 2025-01-26 03:03:40

绿发仙人山泽癯,出游入息几曾拘。

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

阅世眼高历日月,好贤名重满江湖。

行藏到得无心处,钟鼎山林岂异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方岩 高翥 〔宋代〕 绿发仙人山泽癯,出游入息几曾拘。 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 阅世眼高历日月,好贤名重满江湖。 行藏到得无心处,钟鼎山林岂异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绿发的仙人如同山泽中的瘦鹤,出游与归隐从未受到束缚。 他种的花虽少却四季常开,他的谏言虽不多却千古难寻。 他阅历世事的眼光高远,经历日月变迁,好贤的名声在江湖中传扬。 他的行止达到了无心的境界,无论是钟鼎还是山林,对他来说都不是不同的道路。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发仙人:指方岩,以其超凡脱俗的形象比喻。
  • 山泽癯:形容人清瘦如山泽中的隐士。
  • 出游入息:指出游和归隐。
  • 谏草:指谏言,即向君主提出的忠告。
  • 阅世眼高:指见识广博,眼光独到。
  • 好贤名重:指重视贤才,名声显赫。
  • 行藏:指行为和隐退。
  • 钟鼎山林:钟鼎代表官场,山林代表隐居。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钟鼎山林岂异涂”可能暗指《庄子》中的“齐物论”,表达了万物齐一,官场与隐居并无本质区别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清新脱俗,多表达隐逸情怀和对世事的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翥寄给友人方岩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生活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官场与隐居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方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绿发仙人山泽癯”一句,以仙人形象比喻方岩,凸显其超凡脱俗的气质。“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则进一步以花和谏言为喻,赞美方岩虽不常种花却四季花开,虽谏言不多却千古难寻,体现了其高洁的品质和深远的影响。最后两句“行藏到得无心处,钟鼎山林岂异涂”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与隐居的看法,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达到无心的境界,便无本质区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发仙人山泽癯”:以仙人形象比喻方岩,形容其清瘦超凡。
  2. “出游入息几曾拘”:指出游和归隐都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3. “种花甚少四时有”:虽不常种花,但四季花开,暗喻方岩虽不常出谏言,但影响深远。
  4. “谏草不多千古无”:虽谏言不多,但千古难寻,赞美方岩的谏言珍贵。
  5. “阅世眼高历日月”:指方岩见识广博,经历丰富。
  6. “好贤名重满江湖”:指方岩重视贤才,名声显赫。
  7. “行藏到得无心处”:指方岩的行为达到了无心的境界。
  8. “钟鼎山林岂异涂”:认为官场与隐居并无本质区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发仙人”比喻方岩超凡脱俗。
  • 对仗:如“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 排比:如“阅世眼高历日月,好贤名重满江湖”形成排比,增强语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达到无心的境界,便无本质区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发仙人:超凡脱俗的形象。
  • 山泽癯:清瘦如隐士的形象。
  • 种花:隐逸生活的象征。
  • 谏草:忠言的象征。
  • 阅世眼高:广博见识的象征。
  • 好贤名重:重视贤才的象征。
  • 行藏:行为和隐退的象征。
  • 钟鼎山林:官场与隐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发仙人”指的是谁? A. 高翥 B. 方岩 C. 其他
  2. “种花甚少四时有”中的“四时有”指的是什么? A. 四季常开的花 B. 四季常在的人 C. 四季常有的谏言
  3. “钟鼎山林岂异涂”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官场与隐居无本质区别 B. 官场与隐居有本质区别 C. 官场与隐居都不重要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逸山林的宁静与超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向往与宁静。

诗词对比:

  • 高翥的《寄方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高翥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翥的诗作,可更深入了解其诗风。
  • 《庄子》:可了解“齐物论”的思想,帮助理解诗中“钟鼎山林岂异涂”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