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其六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时间: 2025-01-26 00:42:53

家远梦难成,漏静灯无语。

一夜潇潇淅淅声,五老峰前雨。

霁影荡澄鲜,山翠开眉宇。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远梦难成,漏静灯无语。
一夜潇潇淅淅声,五老峰前雨。
霁影荡澄鲜,山翠开眉宇。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情感。夜深人静,漏壶滴水声伴着无言的灯光,令人难以入梦。窗外细雨如丝,飘落在五老峰前。雨过天晴,清晰的影像在水面荡漾,山色如翠,似乎为我展现了眉宇间的神采。春天的景色已经过去了一半,浔阳的树木已是郁郁葱葱,满目绿色。

注释:

  • 家远梦难成:指作者身在他乡,思念家乡,难以入梦。
  • 漏静灯无语:漏壶滴水声静谧,灯下的沉默象征孤独。
  • 潇潇淅淅声:形容细雨的声音,轻柔而细腻。
  • 五老峰:地名,可能指南昌附近的山峰,具有象征意义。
  • 霁影荡澄鲜:雨后天晴,清晰的影像在水面荡漾。
  • 山翠开眉宇:山的绿意如同人的眉宇,给予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了一部分,但浔阳的树木依然生机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746-1802),字子云,号澄山,清代诗人,生于江西南昌。黄燮清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从南昌到安庆的舟行途中,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黄燮清的《卜算子 其六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家远梦难成”引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阐明了情感的主线。接着,诗人以“漏静灯无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氛围。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通过“潇潇淅淅声,五老峰前雨”将雨声与山景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美。雨后的景色更是通过“霁影荡澄鲜”与“山翠开眉宇”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寓意着希望和新生。最后一句“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则是对春天的总结,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燮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他清新脱俗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远梦难成:表现旅途的孤寂,思乡情绪浓厚。
  2. 漏静灯无语:描绘夜深人静的情境,灯下的沉默与孤独感。
  3. 一夜潇潇淅淅声,五老峰前雨:细雨声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营造出氛围。
  4. 霁影荡澄鲜:雨后清新,水面荡漾的影像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5. 山翠开眉宇:山色的青翠如同人的神情,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境。
  6.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春天的景色逐渐减退,但生机仍在,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翠开眉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 拟人:雨声与静夜的描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归属和温暖,是思乡情感的核心。
  • :象征着清新与洗净,常与情感的抒发相结合。
  • :象征着稳重与自然之美,反映出诗人的精神寄托。
  • 春色: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燮清的《卜算子 其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的思乡情
    B. 对自然的无尽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A

  2. 诗中“漏静灯无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A. 热闹的聚会
    B. 寂静的夜晚
    C. 清晨的阳光
    答案:B

  3.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中,春色的意象传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生机
    C. 思乡的情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黄燮清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具豪放与壮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黄燮清的诗更显柔和与细腻,李白则体现出一种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