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

时间: 2025-02-04 15:48:12

贾谊因才逐,桓谭以谶疏。

古今常似此,吾道竟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谊因才逐,桓谭以谶疏。古今常似此,吾道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贾谊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排挤,桓谭因为反对谶纬之说而被疏远。古往今来常常如此,我的道路究竟会怎样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才华出众而遭嫉妒。
  • 逐:排挤、排斥。
  • 桓谭:东汉学者,因反对谶纬之说而被贬。
  • 谶疏:指谶纬之说,古代一种预言性的迷信。
  • 吾道:指作者自己的道路或理想。

典故解析:

  • 贾谊因才逐: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才华出众而遭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桓谭以谶疏:桓谭是东汉时期的学者,因反对谶纬之说而被汉光武帝贬为六安郡丞,不久病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今才士遭遇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禹偁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今才士不幸遭遇的共鸣,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引用贾谊和桓谭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今才士不幸遭遇的深刻感慨。贾谊因才华横溢而遭排挤,桓谭因反对谶纬之说而被疏远,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才士在政治斗争中的脆弱和无奈。作者通过这些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前途的迷茫和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贾谊因才逐:引用贾谊的典故,说明才华出众的人往往遭到排挤。
  • 桓谭以谶疏:引用桓谭的典故,说明坚持真理的人往往被疏远。
  • 古今常似此:指出古今才士的遭遇常常相似,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 吾道竟何如:表达了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和忧虑,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引用典故:通过引用贾谊和桓谭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思想深度。
  • 对比:通过古今才士的对比,突出了才士在政治斗争中的脆弱和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古今才士不幸遭遇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忧虑。通过引用历史典故,作者揭示了才士在政治斗争中的脆弱和无奈,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前途的忧虑和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贾谊、桓谭:作为历史人物的意象,代表了才华横溢和坚持真理的才士。
  • 逐、疏:作为动作的意象,代表了才士在政治斗争中的脆弱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贾谊因什么而被排挤? A. 才华横溢 B. 反对谶纬之说 C. 政治斗争 D. 个人恩怨

  2. 桓谭因什么而被疏远? A. 才华横溢 B. 反对谶纬之说 C. 政治斗争 D. 个人恩怨

  3. 诗中“吾道竟何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乐观 B. 迷茫和忧虑 C. 自信 D. 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 杜甫《登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禹偁《偶题三首》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引用了历史典故,而杜甫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