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时间: 2025-02-04 15:35:14

百年身世片时间,况是多愁鬓早斑。

贫有琴书聊自乐,贵无功业未如闲。

波平南浦堪垂钓,日满东窗尚掩关。

只为慈亲忆归去,商山不隐隐何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年身世片时间,况是多愁鬓早斑。 贫有琴书聊自乐,贵无功业未如闲。 波平南浦堪垂钓,日满东窗尚掩关。 只为慈亲忆归去,商山不隐隐何山。

白话文翻译:

一生不过短暂如片时,何况我已是多愁而鬓发早白。 虽贫穷但有琴书自得其乐,虽显贵却无功业不如闲适。 南浦波平适宜垂钓,东窗日满仍掩门不出。 只因思念慈母而想归去,商山不隐又隐于何山?

注释:

  • 百年身世:指人的一生。
  • 片时间:极短的时间。
  • 鬓早斑:鬓发早白,形容年老。
  • 贫有琴书:虽贫穷但有琴书相伴,自得其乐。
  • 贵无功业:虽显贵但无功业成就。
  • 南浦:地名,泛指水边。
  • 东窗:指家中。
  • 慈亲:指母亲。
  • 商山:山名,古代隐士多隐居于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感慨,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功业的未成,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成的深刻感慨。首句“百年身世片时间”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而“况是多愁鬓早斑”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表达了作者因忧愁而早衰的无奈。中间两句通过对贫穷与显贵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商山不隐隐何山”,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既想隐居又因思念亲人而无法真正隐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身世片时间”:直接点出人生的短暂,百年不过如片时。
  2. “况是多愁鬓早斑”:进一步加深了人生的短暂和忧愁,鬓发早白。
  3. “贫有琴书聊自乐”:虽贫穷但有琴书相伴,自得其乐。
  4. “贵无功业未如闲”:虽显贵但无功业成就,不如闲适。
  5. “波平南浦堪垂钓”:南浦波平,适宜垂钓,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6. “日满东窗尚掩关”:东窗日满,仍掩门不出,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7. “只为慈亲忆归去”:只因思念母亲而想归去。
  8. “商山不隐隐何山”:商山不隐,又隐于何山,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贫穷与显贵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象征:通过“商山”象征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短暂和功业未成,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 “百年身世”:象征人生的短暂。
  • “鬓早斑”:象征年老和忧愁。
  • “琴书”:象征自得其乐的生活。
  • “南浦”:象征闲适的生活。
  • “东窗”:象征隐居的生活。
  • “商山”:象征隐居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年身世片时间”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人生的短暂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长久 答案:A

  2. 诗中“贫有琴书聊自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安于贫穷 B. 追求富贵 C. 自得其乐 答案:C

  3. 诗中“商山不隐隐何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矛盾心理? A. 想隐居又无法隐居 B. 不想隐居 C. 想隐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功业未成的感慨。
  • 杜甫《登高》: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忧国忧民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禹偁《遣兴》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都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功业未成的感慨,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