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作》

时间: 2025-01-27 03:30:10

未遂沧洲去,池边弄绿波。

醉浮船底兀,吟遶履痕多。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上作 王禹偁 〔宋代〕 未遂沧洲去,池边弄绿波。 醉浮船底兀,吟遶履痕多。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

白话文翻译:

未能实现去沧洲的愿望,我在池边戏弄着碧绿的水波。 醉意中船底浮动,吟诗时脚步留下的痕迹多。 静静地照见新生的白发,沉思着旧时的钓鱼蓑衣。 晚风带来凉意,感受到幽静的趣味,鱼儿在圆荷上嬉戏。

注释:

  • 未遂沧洲去:未能实现去沧洲的愿望。沧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 弄绿波:戏弄池水,形容水的碧绿。
  • 醉浮船底兀:醉意中感觉船底浮动。
  • 吟遶履痕多:吟诗时脚步留下的痕迹多,形容诗人行走吟咏。
  • 静照新华发:静静地照见新生的白发,指诗人自照,感叹年华老去。
  • 沉思旧钓蓑:沉思着旧时的钓鱼蓑衣,回忆过去的渔隐生活。
  • 晚凉得幽趣:晚风带来凉意,感受到幽静的趣味。
  • 鱼戏上圆荷:鱼儿在圆荷上嬉戏,形容池中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浮华。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对未能实现隐逸生活的遗憾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中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池边景致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池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池边的活动和内心的感受。首句“未遂沧洲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未能实现的遗憾。接下来的“池边弄绿波”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诗中的“醉浮船底兀,吟遶履痕多”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池边的醉态和吟咏的情景,而“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最后两句“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遂沧洲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未能实现的遗憾。
  • “池边弄绿波”: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 “醉浮船底兀,吟遶履痕多”: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池边的醉态和吟咏的情景。
  •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醉浮船底兀”中的“醉浮”比喻诗人在醉意中的感觉。
  • 拟人:“鱼戏上圆荷”中的“鱼戏”赋予鱼儿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中的“静照”与“沉思”,“新华发”与“旧钓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池边的景致和诗人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波:象征自然的清新和生机。
  • 船底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醉意中的感觉。
  • 履痕多:反映了诗人的活动和吟咏的频繁。
  • 新华发: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
  • 旧钓蓑:代表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圆荷: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沧洲”指的是什么? A. 实际地名 B. 仙境 C. 诗人故乡 D. 池塘 答案:B

  2. “醉浮船底兀”中的“兀”是什么意思? A. 稳定 B. 浮动 C. 静止 D. 摇晃 答案:B

  3. “静照新华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感慨 答案:D

  4. “鱼戏上圆荷”中的“戏”是什么意思? A. 游戏 B. 戏弄 C. 嬉戏 D. 戏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池上作》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的诗更多了一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