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相思引》

时间: 2024-09-19 20:54:06

怕见春山不上楼。

烟含春恨雨含愁。

茫茫归思,不共夕阳收。

海燕多情偏易去,边鸿无主总难留。

凄凄孤馆,苦住更何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相思引
屈大均

怕见春山不上楼。
烟含春恨雨含愁。
茫茫归思,不共夕阳收。
海燕多情偏易去,
边鸿无主总难留。
凄凄孤馆,苦住更何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切感受。诗人担心看到春天的山景而不愿上楼,因为那样会更增添内心的惆怅。春天的烟雾中含着春天的遗憾,雨水中则蕴藏着忧愁。漫漫归思,夕阳已收,却没有人可以共享这份孤独。海燕多情,容易离去;而边疆的鸿雁则无主难以留住。诗人孤独地住在这凄凉的馆舍中,心中苦恼,究竟还有什么可以追求呢?

注释:

  • 春山:春天的山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引发了怅惘。
  • 烟含春恨:指春天的烟雾中弥漫着对春天的遗憾和不满。
  • 归思:归家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 海燕:象征自由而多情的生物,容易离去。
  • 边鸿:指鸿雁,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边境的鸿雁难以留住,暗含离别之苦。

典故解析:

本诗引入了一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海燕和鸿雁,二者皆与离别和思念密切相关。海燕象征着自由和多情,而鸿雁则象征思乡与孤独,诗人在此以自然之物反映内心情感,构建了一幅充满孤寂与愁苦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人,字仲明,号澄怀,广东人。屈大均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诗歌的研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离别与思念而感到孤独和苦闷,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充满了思念和孤独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春日的景色中,反而感受到愈发的忧伤与惆怅。诗的开头以“怕见春山不上楼”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美丽春景的畏惧,因为那会唤起更深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通过“烟含春恨雨含愁”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对比,烟与雨成为了情感的象征,充满了愁苦的气息。

“茫茫归思,不共夕阳收”的句子,将离别与孤独推向高潮,诗人独坐于孤馆之中,归思如潮,却无人与之分享这份情感。诗的最后两句,“海燕多情偏易去,边鸿无主总难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生物的离去与留存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脆弱,极具哲理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怕见春山不上楼:诗人对春日美景感到畏惧,暗示心中沉重的情感。
    2. 烟含春恨雨含愁:春天的烟雾与雨水,象征着内心的遗憾与忧愁。
    3. 茫茫归思,不共夕阳收:归思漫漫,夕阳落下却无人共享,表现孤独。
    4. 海燕多情偏易去:海燕象征自由与多情,容易离去,暗示人际关系的脆弱。
    5. 边鸿无主总难留:边疆的鸿雁无主,难以留住,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6. 凄凄孤馆,苦住更何求:孤独的居所中,诗人感到内心的苦恼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山、海燕、边鸿等自然意象用以比喻人类情感。
    • 拟人:烟、雨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对比,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同时引发忧伤。
  • 烟与雨:分别代表春恨与愁苦,反映内心情感。
  • 海燕:自由与多情,象征与他人分离的脆弱。
  • 边鸿:思乡与孤独,代表人际关系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生机与希望
    C. 悲伤

  2. “烟含春恨雨含愁”中的“烟”与“雨”分别象征着? A. 喜悦与安宁
    B. 遗憾与忧愁
    C. 自由与离别

  3. 诗人最后一句“苦住更何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满足
    B. 无奈与孤独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的情感。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对离别与思念的细腻描写。

诗词对比

  • 屈大均与李白的《庐山谣》,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慨,但屈大均更偏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李白则多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