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 王士祯 〔清代〕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白话文翻译:
昨晚微雨停歇,银河横亘在西边的厅堂。 萤火虫在深碧的夜色中闪烁,池塘的荷花传来淡淡的香气。 打开窗户,旁边是竹林和树木,高枕无忧地回忆着沧浪的水声。 今夜栖息在南枝的鸟儿,无法飞回故乡。
注释:
- 河汉:指银河。
- 萤火:萤火虫发出的光。
- 深碧:深绿色。
- 池荷:池塘中的荷花。
- 暗香:淡淡的香气。
- 沧浪:指水声,这里可能指作者故乡的水景。
- 南枝鸟:指南方的鸟儿。
- 无因:无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作于作者夜宿某处,怀念故乡之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士祯在夜晚宿于某处时所作,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雨后的夜空、萤火虫的光芒、池塘荷花的香气以及周围的竹树,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高枕忆沧浪”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尾的“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南枝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士祯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微雨停歇后的夜晚,银河横亘在西边的厅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萤火虫在深绿色的夜色中闪烁,池塘的荷花传来淡淡的香气,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强了夜晚的生动感。
-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打开窗户,旁边是竹林和树木,高枕无忧地回忆着沧浪的水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今夜栖息在南枝的鸟儿,无法飞回故乡,通过南枝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和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河汉在西堂”中的“河汉”比喻银河,形象生动。
- 拟人:“萤火出深碧”中的“出”字赋予萤火虫动态感,仿佛它们在夜色中自由飞舞。
- 对仗:“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中的“开窗”与“高枕”、“邻竹树”与“忆沧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乡,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汉:银河,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 萤火:萤火虫的光芒,象征着夜晚的生机和希望。
- 池荷:池塘中的荷花,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 竹树:竹林和树木,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沧浪:水声,象征着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银河 B. 河流 C. 湖泊 D. 海洋
-
“萤火出深碧”中的“深碧”指的是什么颜色? A. 深绿色 B. 深蓝色 C. 深红色 D. 深黄色
-
诗中的“沧浪”指的是什么? A. 水声 B. 山名 C. 地名 D. 人名
-
诗的结尾“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无奈和惆怅 D. 平静
答案:1. A 2. A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夜晚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色,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王士祯的《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王士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士祯诗选》:收录了王士祯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