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时间: 2025-01-11 17:4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慕竹林深处有清音,寻声觅琴幽。
见竹桥寂寞,溪亭冷落,林暗晴柔。
此处鸟鸣蝶舞,碧水自悠悠。
独立听天籁,一曲无忧。
纵是修篁遍倚,叹那人何在,相思无由。
念竹林雅集,佳话古今留。
曲虽绝犹余神韵,醉意浓羽化顺风游。
看尘世识琴心者,方解风流。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深处有清脆的音响,我顺着声音寻觅那琴声幽幽。
看到竹桥寂寞,溪亭冷落,林中天色暗淡却又晴和柔和。
这里鸟儿鸣叫,蝴蝶翩翩起舞,清澈的水流自悠然而过。
我独自伫立,听那天籁之音,心中一曲无忧。
即使那高耸的竹子遍地倚靠,我仍叹息那人何在,愁苦相思无处诉说。
回想竹林雅集,佳话流传古今。
虽然乐曲已经绝响,却余下神韵,醉意浓郁如羽化随风而游。
看世间能识琴心者,方才理解那种风流韵致。
注释:
- 慕:仰慕,向往。
- 寻声觅琴幽:寻找声音的来源,寻找幽静的琴声。
- 竹桥:竹子搭成的桥。
- 溪亭:溪边的亭子。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悦耳的音乐。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雅集:高雅的聚会。
- 神韵:意境和风韵。
- 羽化:指羽身轻盈,脱离凡尘。
典故解析:
- 竹林雅集:传统文人雅士常在竹林中聚会吟唱,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向往。
- 天籁:古代文人常用以形容自然的美好声音,寓意音乐之美源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敏燕,现代诗人,擅长古体诗词创作,作品多以自然、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脱俗。其诗风多受传统文化影响,雅致中蕴含哲思。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创作于一个静谧的竹林之中,诗人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音乐、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竹林、溪水、鸟鸣等自然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索与惆怅。诗中“独立听天籁,一曲无忧”展现了诗人享受自然音乐的闲适,而“叹那人何在,相思无由”则流露出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一句“看尘世识琴心者,方解风流”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能够理解音乐和情感的人的推崇。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显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慕竹林深处有清音:表达了对竹林深处清脆声音的向往。
- 寻声觅琴幽:寻找声音的来源,渴望琴声的幽静。
- 见竹桥寂寞,溪亭冷落:描绘环境的冷清,增加孤独感。
- 林暗晴柔:描述竹林的阴暗和晴天的柔和,形成对比。
- 此处鸟鸣蝶舞,碧水自悠悠:展现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美。
- 独立听天籁,一曲无忧:享受天籁之音,心中无忧无虑。
- 纵是修篁遍倚,叹那人何在,相思无由:即使竹子高耸,我仍叹息那人何在,表达思念之苦。
- 念竹林雅集,佳话古今留:回忆过去的雅集,佳话流传。
- 曲虽绝犹余神韵,醉意浓羽化顺风游:音乐虽已停止,但余韵犹存,醉意如羽化随风而游。
- 看尘世识琴心者,方解风流:看世间能理解琴心的人,才真正懂得风流韵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中的声音比作天籁,暗示音乐的美。
- 拟人:竹桥、溪亭被赋予情感,显示环境的冷清。
- 对仗:如“鸟鸣蝶舞,碧水自悠悠”,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友谊或爱情的思念,以及对能够理解音乐之人的钦佩,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自得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
- 琴声:代表高雅艺术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 鸟鸣蝶舞:象征生机与自由。
- 天籁:自然之音,象征纯净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慕竹林深处有清音”中的“慕”是什么意思? A. 喜欢
B. 向往
C. 追求
D. 观察 -
诗中提到的“天籁”指的是什么? A. 人造音乐
B. 自然的美好声音
C. 传统乐器
D. 诗人的歌声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满足
B. 忧伤与思念
C. 愤怒与不满
D. 无奈与孤独
答案:
- B. 向往
- B. 自然的美好声音
- B. 忧伤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
诗词对比:
- 《八声甘州》 vs. 《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创作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