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送山农归云间》
时间: 2025-01-11 21:4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荼蘼雪绽,楝花风近,春才剩一旬耳。荒程折尽东西柳,见说九峰归客,又催行李。驿草裙腰沙外冷,绕几曲带愁烟水。还记否听雨床连,约我坐船尾。试看吹绵野店,落红亭堠,多少匆匆游子。芒鞋渐懒,青蓑白舫,商略五湖闲事。念前期暗负,别后朱颜易憔悴。输此去采茶僧径,烧笋山家,人在绿阴里。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只剩下十天左右,荼蘼花像雪一样盛开,楝树的花香随风而来。路途上东西的柳树都已折尽,听说九峰山的归客又开始催促行李了。驿站的草裙在沙外显得冷清,几曲水面上缠绕着愁绪的烟雾。你还记得当初在雨中床边的约定吗?我们曾一起坐在船尾,听那雨声。看看那风吹过的野店,落红在亭子上,多少匆匆的游子已然离去。如今我穿着芒鞋渐渐懒惰,青色的蓑衣和白色的小船,闲谈五湖的琐事。思念之前的暗淡和分别后容颜的憔悴。即将出发去采茶僧的小径,烧笋的山家,人在绿荫之下。
注释:
- 荼蘼:一种花,常用于春天的描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楝花:楝树的花,芬芳的春花。
- 九峰: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象征着远方的归客。
- 驿草:指驿站的草地,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青蓑:青色的蓑衣,常为渔夫所穿,象征着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在清代,文人多游历山水,李良年作为一位山农,写下此诗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归乡游子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细腻,开篇就用“荼蘼雪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春天的美景与游子归乡的情感结合,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中“驿草裙腰沙外冷”,写出了归途的孤独与冷清,极具情感的共鸣。
诗中还提到“还记否听雨床连”,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雨声成为了彼此记忆的载体。诗人的思绪在自然与记忆之间游走,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最后几句中提到的“烧笋山家”,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生活的惬意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荼蘼雪绽,楝花风近,春才剩一旬耳。
- 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荒程折尽东西柳,见说九峰归客,又催行李。
- 讲述归客的故事,呈现出孤独的旅途和对归乡的期待。
-
驿草裙腰沙外冷,绕几曲带愁烟水。
- 通过驿站的景象,表现了归途的冷清与忧愁。
-
还记否听雨床连,约我坐船尾。
- 提及过去的约定和美好回忆,增强情感的共鸣。
-
试看吹绵野店,落红亭堠,多少匆匆游子。
- 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仿佛看到他们匆匆离去的身影。
-
芒鞋渐懒,青蓑白舫,商略五湖闲事。
- 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念前期暗负,别后朱颜易憔悴。
- 触及到别离后对容颜的感叹,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输此去采茶僧径,烧笋山家,人在绿阴里。
- 最后呼应田园生活,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比作雪,增强诗的意象。
- 拟人:通过“吹绵野店”,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青蓑白舫”,展现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忧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荼蘼:春天的象征,生命的开始。
- 柳:象征离别与思念,常与游子相联系。
- 雨:情感的寄托,承载着记忆。
- 青蓑白舫:象征田园生活与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荼蘼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驿草裙腰沙外冷”中“驿草”指的是什么?
- A. 驿站的草地
- B. 田里的草
- C. 山间的草
-
诗中提到的“青蓑白舫”是什么?
- A. 渔夫的衣物和船
- B. 田间的农具
- C. 旅行的装备
答案:
- B. 春天
- A. 驿站的草地
- A. 渔夫的衣物和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渭川田家》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李良年的《八归》与王维的《渭川田家》,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李良年更注重于归乡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闲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良年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