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京友信问曾观三叠水否因寄》
时间: 2025-01-23 13:0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橐萧然不自休,芦黄苇白九江秋。
抗尘狂作两年客,看水悭为三叠游。
得酒问鱼愁入市,有书无雁却登楼。
征裘几揾思家泪,两眼凝穷桑落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背着破旧的行囊,心中却无法安宁,眼前的九江秋水,芦苇黄了,白了,显得萧索。为了抵抗尘世的烦扰,我在外漂泊了两年,想要去三叠水游玩却又觉得不易。喝酒时询问渔夫,是否愁苦于市场的纷扰,而我手中有书,却没有信鸽飞来,孤独地登上楼台。征衣的袖子上沾满了思乡的泪水,两眼凝视着桑树落叶的洲头。
注释:
- 破橐:指破旧的行囊,象征作者的漂泊生活。
- 萧然:形容空旷、寂静的状态。
- 芦黄苇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芦苇黄了,象征凋零。
- 抗尘狂作:意指抵抗尘世的烦恼,沉浸于狂热的生活中。
- 得酒问鱼:喝酒时询问渔夫,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无雁却登楼:没有信鸽来信,孤独感加重。
- 征裘:指外出时穿的衣服,寓意漂泊在外。
- 桑落洲:桑树落叶的洲头,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九江”作为著名的水域,常常被文人描绘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漂泊的过程中,感受到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孤独,写作时结合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以“破橐”和“萧然”引出诗人的漂泊生涯,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以“芦黄苇白”展现九江秋日的景象,诗人用自然景色的变化映射了自己的心境。之后,诗人表达了对三叠水游玩的渴望,却因生活的艰难而感到无奈,突显了漂泊者的困境。
“得酒问鱼愁入市”这一句中,诗人通过与渔夫的对话,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世俗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有书无雁却登楼”则传递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仿佛在楼上等待着飞来的信鸽,然而无信可寄,心情愈加沉重。
最后两句通过“征裘”和“桑落洲”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泪水与落叶相结合,形成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的痛苦。整首诗在自然与个人情感之间形成一种深刻的对比,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破旧的行囊让我心中无法安宁,眼前的秋景显得格外萧索。
- 经过两年的漂泊,我渴望游玩三叠水,但却感觉难以实现。
- 在喝酒的时候询问渔夫是否因为市场的纷扰而感到愁苦。
- 手中有书却没有信鸽来信,孤独地登上楼台。
- 衣袖上沾满了思乡的泪水,凝视着桑树落叶的洲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破橐”象征漂泊的生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芦黄苇白”,形成声音的和谐。
- 拟人:将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情感更为细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意象分析:
- 破橐: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芦黄苇白:代表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 三叠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征裘:象征行旅中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
- 桑落洲:表现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描绘了九江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破橐”象征什么?
A. 富裕生活
B. 漂泊生活
C. 快乐时光
D. 家庭团聚 -
“得酒问鱼愁入市”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对市场的热爱
B. 对渔夫的同情
C. 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D. 对酒的渴望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董嗣杲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多表现出对自由洒脱的追求。两者虽有相似的孤独感,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董嗣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