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入东林寺》

时间: 2025-01-22 00:22:23

雁门市里梵坊通,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白家池上白莲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入东林寺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雁门市里梵坊通,
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
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
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
白家池上白莲中。


白话文翻译:

在雁门市旁边,通向佛教寺庙的路显得清晰,我整理心情再一次走进这座寺庙,感受到它的兴盛并未消减。双剑般的风在高空中呼啸,压迫着云彩,五杉阁高耸入云,水声在空旷中回荡。想要摆脱世俗的网,离开尘世的纷扰,就必须去领悟禅理,传承祖师的风范。更何况这里还有昔日贤者的遗迹,白家池边盛开的白莲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注释:

  • 雁门市:指雁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地处山西。
  • 梵坊:指佛教寺庙的建筑。
  • 双剑:形容风势如同双剑般猛烈。
  • 五杉阁:一座高耸的阁楼,可能是寺庙内的重要建筑。
  • 世网: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牵绊。
  • 禅机:指禅宗的奥妙之处。
  • 祖风:指祖师所传承的风范和教义。
  • 昔贤:指古代的贤人。
  • 白家池上白莲中:描述池塘中盛开的白莲,寓意纯洁与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作品表现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及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禅意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次重游东林寺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寺庙的敬仰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重入东林寺》一诗通过描绘东林寺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的开头通过“雁门市里梵坊通”引出东林寺的地理位置,接着描绘了寺庙的雄伟与自然的壮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诗中“欲抛世网离尘境”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向往洗净心灵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意象交错,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又渗透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尤其是最后的“白家池上白莲中”,通过白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纯净与宁静的境界,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达观与超脱。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深邃的禅意,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雁门市里梵坊通:描述了进入东林寺的路,暗示寺庙的庄严和远离尘世。
    2. 整理重登兴未穷:表明作者心境的调整,重游寺庙,感受其持久的魅力。
    3. 双剑风高云气压:形容风势强劲,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气氛的紧张。
    4. 五杉阁峻水声空:描绘阁楼的高耸和水声的空灵,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5. 欲抛世网离尘境:表达对世俗的厌倦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6. 要扣禅机演祖风:强调领悟禅理和传承祖师教义的重要性。
    7. 况有昔贤遗迹处:提及古贤留下的遗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8. 白家池上白莲中:通过白莲的意象传达纯洁与宁静,结束诗句,留给读者深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双剑”,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欲抛世网,离尘境”,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风、云、水、莲花)来传达情感和哲理。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雁门市: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场所。
  • 梵坊:佛教的象征,代表着精神的归宿。
  • 双剑:象征着风的猛烈,暗示外在环境的挑战。
  • 五杉阁: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 白莲:象征纯洁与宁静,代表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门市”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座城市
    • B. 一处关隘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流
  2. “欲抛世网离尘境”中“世网”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束缚
    • B. 世俗的纷扰
    • C. 社会的压力
    • D. 生活的琐碎
  3. “白家池上白莲中”中的“白莲”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纯洁与宁静
    •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庐山谣》by 王维:描绘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董嗣杲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反映世俗的离别与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中国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