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仙池 蔡襄 〔宋代〕 洞府花飞不减春,轻云成片玉成尘。 香軿缥缈知何在,无限池头再拜人。
白话文翻译:
洞府中的花儿飘落,却不减少春天的气息,轻盈的云朵聚集成片,如同玉石化为尘埃。 香车缥缈,不知去向何方,池边有无数人再次拜祭。
注释:
- 洞府: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花飞:指花瓣飘落。
- 不减春:即使花瓣飘落,春天的气息依然不减。
- 轻云成片:形容云朵聚集成片。
- 玉成尘:比喻美好的事物化为尘埃,暗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 香軿:指神仙或贵族乘坐的香车。
- 缥缈:形容隐约、不清晰。
- 再拜人:指再次拜祭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感叹时光流逝、美好难留的情感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游览一处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洞府或池塘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洞府花飞、轻云成片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洞府花飞、轻云成片的景象为背景,通过“不减春”和“玉成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香軿缥缈”和“无限池头再拜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府花飞不减春:诗人描绘洞府中的花瓣飘落,但春天的气息依然不减,表达了即使美好事物消逝,春天的生机依然存在。
- 轻云成片玉成尘:轻盈的云朵聚集成片,如同玉石化为尘埃,比喻美好时光的流逝,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香軿缥缈知何在:香车缥缈,不知去向何方,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无限池头再拜人:池边有无数人再次拜祭,可能是在祭拜神仙或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轻云成片玉成尘”中,将云朵聚集成片比喻为玉石化为尘埃,形象地表达了美好时光的流逝。
- 拟人:“香軿缥缈知何在”中,将香车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洞府花飞、轻云成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诗中的“不减春”和“玉成尘”形成对比,强调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春天的永恒,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洞府花飞: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轻云成片: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
- 香軿缥缈:象征神仙世界的神秘和美好。
- 无限池头再拜人:象征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祭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洞府花飞”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美好事物的消逝 C. 云朵的聚集 D. 神仙世界的神秘
-
“轻云成片玉成尘”中的“玉成尘”比喻什么? A. 美好时光的流逝 B. 春天的气息 C. 云朵的聚集 D. 神仙世界的神秘
-
诗中的“香軿缥缈”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B. 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蔡襄《玉仙池》: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赞美自然美景,而蔡襄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