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金山寺 蔡襄 〔宋代〕 画梁诗板暗流尘,水石鱼龙万句新。谁识高僧最深意,慈航长护过江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画梁上的诗板已被尘埃暗暗覆盖,水石间的鱼龙却依旧吟唱着万句新诗。谁能理解高僧最深的心意,他的慈悲之舟长久地护佑着渡江的人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梁:指寺庙中装饰华丽的横梁。
- 诗板:刻有诗句的木板。
- 暗流尘:指诗板因时间久远而积满尘埃。
- 水石鱼龙:比喻自然界中的生物,此处指鱼和龙。
- 万句新:形容诗句层出不穷,新颖不断。
- 高僧:指寺庙中的高僧,具有深厚的佛法修为。
- 慈航:佛教用语,比喻慈悲的救渡。
- 过江人:指渡江的行人,比喻众生。
典故解析:
- 慈航:源自佛教,比喻菩萨以慈悲心救渡众生,如船渡人过苦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礼部侍郎。其诗文清丽,书法尤以行书见长。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对高僧慈悲心怀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蔡襄游览金山寺时所作,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对高僧慈悲心怀的敬仰和对佛法救渡众生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内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画梁上的诗板被尘埃覆盖,暗示了岁月的无情,而水石间的鱼龙却依旧吟唱着新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创造的不息。后两句转向对高僧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深邃心意的敬仰,以及对其慈悲救渡众生的感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梁诗板暗流尘:描绘寺庙内画梁上的诗板因时间久远而积满尘埃,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 水石鱼龙万句新:以自然界中的鱼龙比喻诗句的新颖不断,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创造的不息。
- 谁识高僧最深意:提出疑问,表达了对高僧深邃心意的敬仰与好奇。
- 慈航长护过江人:以佛教的慈航比喻高僧的慈悲救渡,表达了对高僧慈悲心怀的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龙比喻为诗句的新颖不断,以及将慈航比喻为高僧的慈悲救渡。
- 拟人:将诗板赋予了时间的痕迹,以及将鱼龙赋予了吟唱的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僧慈悲心怀的敬仰和对佛法救渡众生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梁:寺庙中装饰华丽的横梁,象征着庄严与神圣。
- 诗板:刻有诗句的木板,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水石鱼龙:自然界中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创造的不息。
- 慈航:佛教用语,比喻慈悲的救渡,象征着高僧的慈悲心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梁诗板暗流尘”一句,暗示了什么? A. 寺庙的新建 B. 岁月的流逝 C. 诗板的清洁 D. 画梁的损坏
-
“水石鱼龙万句新”一句中,鱼龙比喻什么? A. 自然界的生物 B. 诗句的新颖不断 C. 高僧的智慧 D. 寺庙的庄严
-
“慈航长护过江人”一句中,慈航比喻什么? A. 高僧的慈悲心怀 B. 渡江的船只 C. 寺庙的神圣 D. 诗句的深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高僧的敬仰。
- 王安石《题临安邸》: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对高僧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蔡襄《题金山寺》:两首诗都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高僧的敬仰,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蔡襄的诗则更加注重对高僧慈悲心怀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佛教文化与宋代文学》:探讨了佛教文化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蔡襄诗中的佛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