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翠岩寺》

时间: 2025-02-04 16:14:14

揽蔓岩扃峻,交绳宝界平。

斜峰约云势,乾树起秋声。

泉槛妨蛩响,霜楼助月明。

冥筌兼酒落,警句一何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翠岩寺 蔡襄 〔宋代〕 揽蔓岩扃峻,交绳宝界平。 斜峰约云势,乾树起秋声。 泉槛妨蛩响,霜楼助月明。 冥筌兼酒落,警句一何清。

白话文翻译:

攀登陡峭的岩壁,手挽藤蔓,宝界之地显得平坦。 斜斜的山峰仿佛在约束云的形态,枯树中传来秋天的声音。 泉水边的栏杆妨碍了蟋蟀的鸣叫,霜降的楼阁增添了月光的明亮。 深思与酒意一同落下,警句显得多么清新。

注释:

  • 揽蔓:攀援藤蔓。
  • 岩扃:岩壁的门户,指岩壁。
  • 交绳:比喻攀登时手挽藤蔓。
  • 宝界:佛教语,指净土。
  • 斜峰约云势:斜斜的山峰仿佛在约束云的形态。
  • 乾树:枯树。
  • 泉槛:泉水边的栏杆。
  • 妨蛩响:妨碍了蟋蟀的鸣叫。
  • 霜楼:霜降的楼阁。
  • 冥筌:深思。
  • 警句:警策之句,指诗中精辟的句子。

诗词背景: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风格清新,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次韵翠岩寺》描绘了诗人攀登翠岩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攀登翠岩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向往。诗中“揽蔓岩扃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攀登的艰难,而“交绳宝界平”则展现了攀登后的宁静与平和。后两句通过对斜峰、云势、枯树、秋声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最后两句“冥筌兼酒落,警句一何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灵感与清新脱俗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首句“揽蔓岩扃峻”,通过“揽蔓”和“岩扃峻”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攀登的艰难。
  • 次句“交绳宝界平”,以“交绳”比喻攀登,而“宝界平”则展现了攀登后的宁静与平和。
  • 第三句“斜峰约云势”,通过“斜峰”和“云势”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第四句“乾树起秋声”,以“乾树”和“秋声”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
  • 第五句“泉槛妨蛩响”,通过“泉槛”和“蛩响”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第六句“霜楼助月明”,以“霜楼”和“月明”的描绘,增添了月光的明亮与清冷。
  • 最后两句“冥筌兼酒落,警句一何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灵感与清新脱俗的感受。

意象分析:

  • 揽蔓:攀援藤蔓,象征着攀登的艰难。
  • 岩扃:岩壁的门户,象征着自然的险峻。
  • 斜峰:斜斜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形态。
  • 乾树:枯树,象征着秋天的萧瑟。
  • 泉槛:泉水边的栏杆,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霜楼:霜降的楼阁,象征着清冷与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揽蔓岩扃峻”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攀登的艰难 B. 自然的宁静 C. 秋天的萧瑟 D. 月光的明亮

  2. 诗中“交绳宝界平”一句中的“宝界”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净土 B. 自然的险峻 C. 秋天的萧瑟 D. 月光的明亮

  3. 诗中“斜峰约云势”一句中的“斜峰”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形态 B. 攀登的艰难 C. 秋天的萧瑟 D. 月光的明亮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秋天的景色,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 杜甫的《望岳》:描绘攀登泰山的景象,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攀登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蔡襄的《次韵翠岩寺》: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隐逸之情,而蔡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攀登的艰难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