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时间: 2025-01-27 04:03:31

江南高座寺,前对雨花台。

台上春风拂面来,参差杨柳花竞开。

黄莺百啭我心哀,忽忆故山村底梅。

今年绝漠冰雪堆,发白面皱骨欲摧。

村底无梅不归去,却忆高座听莺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高座寺,前对雨花台。
台上春风拂面来,参差杨柳花竞开。
黄莺百啭我心哀,忽忆故山村底梅。
今年绝漠冰雪堆,发白面皱骨欲摧。
村底无梅不归去,却忆高座听莺语。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高座寺前,面朝雨花台。
春风轻拂面颊,参差不齐的杨柳花竞相开放。
黄莺在枝头啼鸣,我的心情愈加悲伤,
不禁忆起故乡山村下的梅花。
今年的冰雪已然消融,脸颊发白,皱纹增多,骨头也感到疲惫。
村子里没有梅花,我便不想回去,
却只想起高座寺中听黄莺的歌声。

注释:

  • 高座寺:位于江南的一个寺庙,象征着宁静与清幽。
  • 雨花台:与雨花有关的地方,指代典雅的景致。
  • 参差:形容不齐,错落有致。
  • 黄莺:一种鸟,以其悦耳的鸣叫著称,象征着美好的声响。
  • 绝漠:形容冰雪消融后,周围显得空旷和萧条。
  • 村底:指故乡村庄的底部,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可,明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故乡的思考。生于江南,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时。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愈加感受到对故乡的依恋,尤其是春天的梅花和黄莺的歌声,成为他心中永恒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忆江南》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和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描绘了高座寺与雨花台的地理位置,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春风拂面,杨柳花竞相开放,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生机。而“黄莺百啭我心哀”一句,情感突显,黄莺的歌声不仅是自然的回响,更是诗人心中暗藏的悲伤与孤独。接下来的“忽忆故山村底梅”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由此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梅花成为他心中永恒的象征。最后两句写诗人感受到的时光流逝与身体的衰老,“村底无梅不归去”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执念,但又因无梅而感到无奈,最终选择留在高座寺,听莺鸣声,形成一种对比与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故乡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高座寺,前对雨花台。
    诗人设定了地点,描绘了江南的宁静与优雅。

  2. 台上春风拂面来,参差杨柳花竞开。
    春风带来暖意,杨柳花盛开,象征生活的美好。

  3. 黄莺百啭我心哀,忽忆故山村底梅。
    黄莺的歌声引发心中的伤感,瞬间勾起对故乡梅花的回忆。

  4. 今年绝漠冰雪堆,发白面皱骨欲摧。
    描述了岁月的无情,身体的衰老,感叹时间的流逝。

  5. 村底无梅不归去,却忆高座听莺语。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高座寺的留恋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轻拂的手,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拟人:黄莺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发白面皱骨欲摧”,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座寺:象征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雨花台:代表美好的回忆和自然的美。
  • 黄莺: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希望。
  • 梅花:象征故乡的情感和美好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A. 雨花寺
    B. 高座寺
    C. 听莺寺

  2. 诗人最怀念的花是什么?
    A. 桃花
    B. 梅花
    C. 杨柳

  3.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答案:

  1. B. 高座寺
  2. B. 梅花
  3. C.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
  • 《江南春》:杜甫表现江南的风光与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忆江南》在主题上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的诗中强调了孤独和思念的直接,而释函可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情感,方式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选》
  2. 《明代诗人研究》
  3.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