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时间: 2025-02-04 16:25:18

城端有亭余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文同 〔宋代〕

城端有亭余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白话文翻译:

在城的高处有一座亭子,保留着旧时的基础,官员说旧时的匾额上写着“延晖”。 我们穿过茂密的林木,倚靠着孤独的城墙,寒风轻轻吹动我的衣裳。 高大的树木遍布四周,云彩升起,太阳落下,晴朗的天空中烟雾飘飞。 感慨现在,怀念过去,我停留了很久,城墙上的瞭望台在昏暗中,群鸦归巢。

注释:

  • 城端:城的高处。
  • 余故基:保留着旧时的基础。
  • 吏曰:官员说。
  • 旧榜:旧时的匾额。
  • 延晖:亭子的名称,意为延续光辉。
  • 蒙笼:茂密的林木。
  • 孤陴:孤独的城墙。
  • 霜风:寒风。
  • 飘萧:轻轻飘动。
  • 高林:高大的树木。
  • 目四围:四周看去。
  • 晴烟飞:晴朗的天空中烟雾飘飞。
  • 感今念往:感慨现在,怀念过去。
  • 聊久之:停留了很久。
  • 埤堄:城墙上的瞭望台。
  • 昏黑:昏暗。
  • 群鸦归:群鸦归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与友人苏秘丞子平一同登临古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与友人苏秘丞子平一同游览古亭时,通过对古亭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亭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深情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城端有亭余故基”一句,即点明了古亭的历史悠久,而“吏曰旧榜题延晖”则进一步强调了古亭的文化底蕴。随后的“行穿蒙笼倚孤陴”和“霜风飘萧吹我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最后两句“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在黄昏时分群鸦归巢的景象中,所感受到的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端有亭余故基:城的高处有一座亭子,保留着旧时的基础。
  2. 吏曰旧榜题延晖:官员说旧时的匾额上写着“延晖”。
  3. 行穿蒙笼倚孤陴:我们穿过茂密的林木,倚靠着孤独的城墙。
  4. 霜风飘萧吹我衣:寒风轻轻吹动我的衣裳。
  5. 高林满郊目四围:高大的树木遍布四周。
  6. 云起日落晴烟飞:云彩升起,太阳落下,晴朗的天空中烟雾飘飞。
  7. 感今念往聊久之:感慨现在,怀念过去,我停留了很久。
  8. 埤堄昏黑群鸦归:城墙上的瞭望台在昏暗中,群鸦归巢。

修辞手法:

  • 拟人:“霜风飘萧吹我衣”中的“吹我衣”赋予了霜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
  • 对仗:“高林满郊目四围”与“云起日落晴烟飞”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亭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在黄昏时分群鸦归巢的景象中,所感受到的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端:城的高处,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延晖:亭子的名称,意为延续光辉,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蒙笼:茂密的林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孤陴:孤独的城墙,象征着历史的孤独。
  • 霜风:寒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高林:高大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壮美。
  • 云起日落:云彩升起,太阳落下,象征着时光的变迁。
  • 晴烟飞:晴朗的天空中烟雾飘飞,象征着自然的变幻。
  • 埤堄:城墙上的瞭望台,象征着历史的见证。
  • 群鸦归:群鸦归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子名称是什么? A. 延晖 B. 孤陴 C. 蒙笼 D. 高林

  2. 诗中“霜风飘萧吹我衣”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感今念往聊久之”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怀念 D. 愤怒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对文同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对文同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