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罢郡 文同 〔宋代〕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 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 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白话文翻译:
我问你,你为何事如此坚定地相信那些策略? 你本是一个耕田的人,却勉强成为一个官场中人。 你何曾为社会做出过一点贡献,只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就像裴昭明一样,辞去官职后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注释:
- 端然:坚定地。
- 信方策:相信策略、方法。
- 鉏犁人:耕田的人。
- 簪组客:指官场中人。
- 七尺:指人的身体,这里指青春。
- 裴昭明:南朝宋官员,罢官后无家可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作者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回归田园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一句,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一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彻底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作者自问为何如此坚定地相信那些策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 “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作者本是一个耕田的人,却勉强成为一个官场中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作者何曾为社会做出过一点贡献,只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 “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作者辞去官职后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彻底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中,将耕田的人比喻为官场中人,形象生动。
- 对仗:“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中,“何尝”与“徒自”、“补万分”与“劳七尺”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作者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官场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鉏犁人:象征田园生活。
- 簪组客:象征官场生活。
- 七尺:象征青春。
- 裴昭明:象征辞官后的无家可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田园生活的怀念 C. 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D. 对田园生活的厌倦
-
诗中“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一句中的“裴昭明”是指什么?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的亲人 C. 南朝宋官员 D. 作者自己
答案: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文同的《罢郡》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文同的诗更加直接和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