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
时间: 2025-04-27 18:1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鱼 刘子翚 〔宋代〕
旧闻通印名,海错珍莫逾。 火气烁鳞鬣,卤香泛庖厨。 泥泥子盈胞,鲜美祸所区。 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 他年想吞舟,勿轻此锱铢。 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 穷冬孚乳时,罩上四下鹿海为虚。 含冻体犹僵,得潟味已渝。 虐戏等刳孕,淫刑几戮孥。 人深襁褓恩,在物爱岂殊。 闽风易杀子,盥水沈其躯。 讵有恻怛心,旁推及豚鱼。 相残人兽均,自残兽不如。 哦诗化蛮獠,因警饕餮徒。
白话文翻译:
从前听说过通印的名字,海中的珍品没有比它更珍贵的。 火气烤焦了鱼鳞,卤香弥漫在厨房。 泥泥的鱼子充满了胞囊,鲜美却成了祸害的源头。 生命如同微小的粒芥,数量多得像囊中的粟米。 将来想要吞下大船,不要轻视这些微不足道的鱼子。 一口咬下去,可能就夺去了千百条生命,即使味道甘美,你怎能安心享用? 在最寒冷的冬天,鱼儿产卵时,渔网罩住四周,海面变得空荡。 冻僵的身体还含着冰冷的气息,得到的却是变味的鱼肉。 残忍的行为如同剖腹取子,过度的刑罚几乎等同于杀戮。 人类对婴儿的恩情深厚,对其他生物的爱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闽地的风俗容易导致杀子,用水淹没其身躯。 难道没有同情心,连猪鱼都不放过吗? 相互残杀的人和兽都是一样的,自我残杀的兽还不如人。 吟诗来感化野蛮的人,以此来警示那些贪婪的人。
注释:
- 通印名:指珍贵的海产品,可能是一种鱼类。
- 海错珍莫逾:海中的珍品没有比它更珍贵的。
- 火气烁鳞鬣:火气烤焦了鱼鳞。
- 卤香泛庖厨:卤香弥漫在厨房。
- 泥泥子盈胞:泥泥的鱼子充满了胞囊。
- 鲜美祸所区:鲜美却成了祸害的源头。
- 生如粒芥微:生命如同微小的粒芥。
- 多若囊粟储:数量多得像囊中的粟米。
- 他年想吞舟:将来想要吞下大船。
- 勿轻此锱铢:不要轻视这些微不足道的鱼子。
- 一咀命千百:一口咬下去,可能就夺去了千百条生命。
- 虽甘汝安无:即使味道甘美,你怎能安心享用?
- 穷冬孚乳时:在最寒冷的冬天,鱼儿产卵时。
- 罩上四下鹿海为虚:渔网罩住四周,海面变得空荡。
- 含冻体犹僵:冻僵的身体还含着冰冷的气息。
- 得潟味已渝:得到的却是变味的鱼肉。
- 虐戏等刳孕:残忍的行为如同剖腹取子。
- 淫刑几戮孥:过度的刑罚几乎等同于杀戮。
- 人深襁褓恩:人类对婴儿的恩情深厚。
- 在物爱岂殊:对其他生物的爱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 闽风易杀子:闽地的风俗容易导致杀子。
- 盥水沈其躯:用水淹没其身躯。
- 讵有恻怛心:难道没有同情心。
- 旁推及豚鱼:连猪鱼都不放过吗?
- 相残人兽均:相互残杀的人和兽都是一样的。
- 自残兽不如:自我残杀的兽还不如人。
- 哦诗化蛮獠:吟诗来感化野蛮的人。
- 因警饕餮徒:以此来警示那些贪婪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0),字子翚,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子鱼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渔民捕捞子鱼的情景后,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子鱼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尊重的呼吁,以及对人类残忍行为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子鱼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一句,用微小的粒芥和囊中的粟米来比喻子鱼的生命,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而“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则进一步提出了对生命尊重的呼吁,即使味道甘美,也不应忽视其背后的生命代价。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哦诗化蛮獠,因警饕餮徒”表达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希望通过诗歌来感化野蛮的人,警示那些贪婪的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闻通印名,海错珍莫逾。”:开头两句介绍了子鱼的珍贵,用“通印名”来指代这种珍贵的海产品,强调其在海产品中的地位。
- “火气烁鳞鬣,卤香泛庖厨。”:这两句通过火气和卤香的描写,展现了烹饪子鱼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子鱼的命运。
- “泥泥子盈胞,鲜美祸所区。”:这里用“泥泥子盈胞”来形容子鱼的繁殖,而“鲜美祸所区”则表达了作者对子鱼命运的担忧。
- “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这两句用微小的粒芥和囊中的粟米来比喻子鱼的生命,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 “他年想吞舟,勿轻此锱铢。”:这里作者提醒人们不要轻视这些微不足道的鱼子,将来可能会成为吞舟的大鱼。
- “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这两句提出了对生命尊重的呼吁,即使味道甘美,也不应忽视其背后的生命代价。
- “穷冬孚乳时,罩上四下鹿海为虚。”:这里描写了子鱼在寒冷冬天的产卵情景,以及渔民捕捞的场景。
- “含冻体犹僵,得潟味已渝。”:这两句描写了子鱼在寒冷中的状态,以及捕捞后鱼肉变味的情景。
- “虐戏等刳孕,淫刑几戮孥。”:这里用残忍的行为和过度的刑罚来比喻人类对子鱼的捕捞行为。
- “人深襁褓恩,在物爱岂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批判,认为人类对婴儿的恩情深厚,对其他生物的爱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 “闽风易杀子,盥水沈其躯。”:这里提到了闽地的风俗,容易导致杀子,用水淹没其身躯。
- “讵有恻怛心,旁推及豚鱼。”: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质疑,难道没有同情心,连猪鱼都不放过吗?
- “相残人兽均,自残兽不如。”:这里作者批判了相互残杀的人和兽,认为自我残杀的兽还不如人。
- “哦诗化蛮獠,因警饕餮徒。”: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创作目的,希望通过诗歌来感化野蛮的人,警示那些贪婪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用微小的粒芥和囊中的粟米来比喻子鱼的生命。
- 拟人:如“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将子鱼的生命拟人化,强调其生命的价值。
- 对仗:如“火气烁鳞鬣,卤香泛庖厨”中的“火气”与“卤香”,“烁鳞鬣”与“泛庖厨”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残忍行为的批判。通过描写子鱼的命运,作者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婪而忽视生命的价值。同时,作者也通过诗歌来感化野蛮的人,警示那些贪婪的人,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火气烁鳞鬣”中的“火气”和“鳞鬣”,“卤香泛庖厨”中的“卤香”和“庖厨”,“泥泥子盈胞”中的“泥泥子”和“盈胞”,“生如粒芥微”中的“粒芥”和“囊粟储”等。
- 意象解释:这些意象词汇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展现了子鱼的珍贵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用什么来比喻子鱼的生命? A. 微小的粒芥和囊中的粟米 B. 大船和锱铢 C. 火气和卤香 D. 泥泥子和盈胞
-
诗中“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子鱼的味道甘美,可以安心享用 B. 一口咬下去,可能就夺去了千百条生命,即使味道甘美,也不应忽视其背后的生命代价 C. 子鱼的生命如同微小的粒芥,数量多得像囊中的粟米 D. 子鱼的命运如同剖腹取子,过度的刑罚几乎等同于杀戮
-
诗中“哦诗化蛮獠,因警饕餮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目的? A. 通过诗歌来感化野蛮的人,警示那些贪婪的人 B. 通过诗歌来赞美子鱼的珍贵 C. 通过诗歌来批判人类的残忍行为 D. 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子鱼》与苏轼的《赤壁赋》: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刘子翚的《子鱼》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刘子翚的《子鱼》。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刘子翚的《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