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秋气总澄鲜。
几架豆花风细细,半湖菱叶露娟娟。
凉意不能传。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居所真好,秋天的气息格外清新。
几架豆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半湖的菱叶上露水晶莹剔透。
这丝丝凉意却无法传递给人心。
注释:
- 山庐:指山中的小屋或居所。
- 秋气:指秋天的气候和气息。
- 豆花:指豆类植物的花。
- 风细细:形容微风轻柔。
- 菱叶:菱角的叶子,水生植物。
- 露娟娟:形容露水清澈,如珠似玉。
- 凉意:指凉爽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秋季特有的清新气息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燮(约1640年-约1710年),字彦升,号和斋,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多为清丽、淡雅。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一个秋天的悠闲时光,诗人或在山中居住,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季景色的赞美,以及在静谧环境中感受到的清新与凉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山水的清新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开头“山庐好,秋气总澄鲜”便直接引入了主题,清澈的秋气和优雅的山居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架豆花风细细,半湖菱叶露娟娟”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细腻与柔和,豆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菱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令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而最后一句“凉意不能传”则蕴含了一种淡淡的惆怅,尽管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但那种凉意却是无法真正传递到心灵深处的。这种对美与惆怅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更显深邃与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秋气总澄鲜:山中小屋的环境优美,秋天的气息清新而透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几架豆花风细细:轻柔的秋风中,几架豆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秋日的细腻与温柔。
- 半湖菱叶露娟娟:半湖的菱角叶子上,露水清澈晶莹,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凉意不能传:尽管环境优美,涌动的凉意却无法真正传递至内心,带有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气比作清新,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拟人:豆花在风中摇曳,赋予植物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的结构,使诗句更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惋惜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着宁静的隐居生活。
- 秋气:代表着清新的季节变化。
- 豆花:象征着生命的柔美与脆弱。
- 菱叶:象征着水的清澈与生命的生机。
- 凉意:暗示着内心的惆怅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答案:C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几架豆花风细细”中的“豆花”指的是__。
- 答案:豆类植物的花。
-
判断题:诗人对自然的描写是生动的,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 A. 正确
- B. 错误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王维:展现山水幽静之美。
诗词对比:
-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但高燮的作品更注重对细腻景物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情感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史》
- 《高燮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