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如袁大司马》

时间: 2025-01-24 04:47:52

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报国身。

阃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阳春。

千秋日月开明圣,一曲关山静塞尘。

搔首天南惊绩奏,勒名端在见麒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报国身。
阃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阳春。
千秋日月开明圣,一曲关山静塞尘。
搔首天南惊绩奏,勒名端在见麒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关注。诗人感叹与友人相聚的机会已经很久,没有亲密的联系。遥远的海国让我时常想念为国奉献的自己。在外的生活虽能让人有所建树,但心中依然充满春天的温暖与希望。千秋的日月见证着圣明的历史,一曲悠扬的乐声能让关山的尘世沉寂。仰首向南,心中惊叹自己的成就,自己的名声即将如麒麟般显赫。

注释:

  • 华轮:指华丽的车轮,象征富贵与繁华。
  • 海国:指遥远的国家,暗示距离的遥远。
  • 阃外:指门外,表示离家远。
  • 神石:比喻有才华或成就的人。
  • 溢阳春:春意盎然,形容心中充满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壮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诗艺闻名。其作品多以抒情、咏志为主,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诗成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思念,渗透着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为国尽忠的情怀。开头两句,诗人以“华轮久矣不相亲”引出与友人长久未见的感慨,紧接着便是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自己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使命感。后面几句逐渐转向内心的温暖与希望,诗人通过“千秋日月”的宏伟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认识与自我价值的追求。整首诗字句简练却意韵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华轮久矣不相亲:久未与亲友相聚,感叹人生的无常。
    • 海国遥瞻报国身:远望海国,思念为国奉献的自己。
    • 阃外自能神石略:在外虽能有所成就,但心中却充满春意。
    • 胸中元是溢阳春:内心的希望与生机,充盈如春。
    • 千秋日月开明圣: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明圣之事。
    • 一曲关山静塞尘:一曲悠扬乐声能让世间尘嚣沉寂。
    • 搔首天南惊绩奏:仰望南方,心中对成就感到惊讶。
    • 勒名端在见麒麟:名声即将显赫,像麒麟般显现。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麒麟”象征荣誉与成就。
    • 对仗:如“千秋日月”与“一曲关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前景的关切,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个人价值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华轮:象征荣华与地位,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向往。
  • 海国:代表遥远与梦想,激发思乡之情。
  • 阳春:象征希望与生机,传达内心的温暖与乐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轮”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荣华富贵
    • C. 友情
    • D. 国家
  2. “千秋日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敬畏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个人成就的反思
    •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陈壮学与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描写,而陈壮学则更多地渗透了个人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