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庭筠尉方城》
时间: 2025-01-11 14:30: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温庭筠尉方城
纪唐夫 〔唐代〕
何事明时泣玉频,
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
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醽销积恨,
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
犹隔千山与万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温庭筠的深切关怀与不舍。诗中提到“明时泣玉频”,意指在明白的时光中,眼泪频频流下,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长安不见杏园春”则是对长安春日美景的怀念与失落。虽然接到“凤凰”的诏书,得到了一定的命令和地位,但“鹦鹉才高却累身”则表达了才华在世俗中的负担。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方城与长沙的距离感,虽然路途遥远,但情谊依旧深厚。
注释
- 玉频:指美玉,诗中暗喻美好的时光。
- 杏园春:指春天杏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美好与希望。
- 凤凰诏:指皇帝的诏书,象征着官职与荣耀。
- 鹦鹉才:鹦鹉以口才著称,意指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黄绶:指官员的官服,象征身份与荣华。
- 方城:地名,文中用作象征,表示距离与相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纪唐夫,唐代诗人,以其精妙的诗词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温庭筠被任命为方城尉的时刻,表达了诗人与温庭筠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彼此前途的关心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细腻,令人回味无穷。开头以“何事明时泣玉频”引入,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感慨与伤感。诗中通过“长安不见杏园春”表达了对长安的怀念,暗示了友人温庭筠即将远行的惋惜之情。接着,诗人提到“凤凰诏下”,虽有荣华富贵,但也意味着责任的加重,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后面几句,诗人用“且尽绿醽销积恨”来劝慰友人不必纠结于过往,反而要珍惜当前的机会。最后一句“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则是对彼此距离的感叹,虽有千山万水相隔,但情谊依旧如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事明时泣玉频:在明亮的时光中,为何如此频繁地流泪?
- 长安不见杏园春:长安的春天,我却无法亲见杏花盛开。
- 凤凰诏下虽沾命:即使接受了皇帝的诏书,获得了官职。
- 鹦鹉才高却累身:才华横溢却反而成为负担。
- 且尽绿醽销积恨:不如把过往的怨恨都化为美酒畅饮。
- 莫辞黄绶拂行尘:不要拒绝官职的黄绶,前行的尘土。
- 方城若比长沙路:若方城与长沙相比。
- 犹隔千山与万津:依然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凰诏”比作命运的召唤,象征权力。
- 对仗:如“长安不见杏园春”与“方城若比长沙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友情与离别,表达了对朋友温庭筠的关心与不舍,同时反映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杏园春:象征美好时光,代表着青春与希望。
- 凤凰:象征权力与命运,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担忧。
- 绿醽:代表美酒,象征消愁与欢聚。
- 千山与万津:象征距离与思念,体现出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凰诏”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权力
- C. 财富
- D. 友情
-
诗中“长安不见杏园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惆怅
- C. 期待
- D. 愤怒
-
“方城若比长沙路”中的“方城”指的是?
- A. 作者故乡
- B. 朋友的家乡
- C. 诗人心中的理想
- D. 具体的地名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告别,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离别中渗透着对前途的期待与不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唐代诗人纪唐夫研究》